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统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 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并且其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IMT-2000的目标: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高效的频谱效率
更高的服务质量、保密性和可靠性
易于从2G系统平滑演进与过渡,并反向兼容2G系统
提供多媒体业务,速率最高可达2Mb/s
车速环境:144kb/s
步行环境:384kb/s
室内环境:2Mb/s
CDMA系统主要特点:前向链路采用64位WALSH码区分信道,共有导频、寻呼、同步、前向业务等4类信道,不同基站之间采用 2(15次方)PN码相位区分,共有512个相位(相邻相位之间相差64个PN码片),采用了卷积编码(K=9,R= l/2)、交织等信道编码方式。
后向链路共有接入、反向业务2类信道,信道及用户之间采用2(42次方)-1 PN码相位区分,采用了卷积编码(K=9、R=l/ 3, R= l/2 )、交织等信道编码方式,同时采用了64进制调制方式。
此标准规定的系统是同步CDMA系统(信道、基站区分采用PN码相位),因此,必须有一个时间参考源,标准规定采用GPS定时。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一是在前向信道中加入了功率控制子信道,用于移动台的闭环功率控制;二是采用了可变速率声码器,实现话音激活;三是移动台采用非连续发送方式。
首次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出软切换、更软切换概念,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了此概念。
前向信道采用相干解调方式,反向信道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
实现了“软容量”,即当系统满负载工作时,再增加少数用户,系统性能会稍有下降。
实现了路径分集(RAKE接收),由于CDMA系统传输带宽较宽,信号传输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就可以用1/W的(时间)分辨率分辨出多径分量,再进行分集合并,从而改善接收性能。
可以与其他窄带系统共存,因为扩频之后,信号功率谱展宽,功率谱密度降低,对其他窄带系统影响很小,IS-95A系统信号对窄带信号而言近似白噪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 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并且其工作的频段在2000MHz,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IMT-2000的目标: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
高效的频谱效率
更高的服务质量、保密性和可靠性
易于从2G系统平滑演进与过渡,并反向兼容2G系统
提供多媒体业务,速率最高可达2Mb/s
车速环境:144kb/s
步行环境:384kb/s
室内环境:2Mb/s
CDMA系统主要特点:前向链路采用64位WALSH码区分信道,共有导频、寻呼、同步、前向业务等4类信道,不同基站之间采用 2(15次方)PN码相位区分,共有512个相位(相邻相位之间相差64个PN码片),采用了卷积编码(K=9,R= l/2)、交织等信道编码方式。
后向链路共有接入、反向业务2类信道,信道及用户之间采用2(42次方)-1 PN码相位区分,采用了卷积编码(K=9、R=l/ 3, R= l/2 )、交织等信道编码方式,同时采用了64进制调制方式。
此标准规定的系统是同步CDMA系统(信道、基站区分采用PN码相位),因此,必须有一个时间参考源,标准规定采用GPS定时。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一是在前向信道中加入了功率控制子信道,用于移动台的闭环功率控制;二是采用了可变速率声码器,实现话音激活;三是移动台采用非连续发送方式。
首次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出软切换、更软切换概念,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了此概念。
前向信道采用相干解调方式,反向信道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
实现了“软容量”,即当系统满负载工作时,再增加少数用户,系统性能会稍有下降。
实现了路径分集(RAKE接收),由于CDMA系统传输带宽较宽,信号传输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就可以用1/W的(时间)分辨率分辨出多径分量,再进行分集合并,从而改善接收性能。
可以与其他窄带系统共存,因为扩频之后,信号功率谱展宽,功率谱密度降低,对其他窄带系统影响很小,IS-95A系统信号对窄带信号而言近似白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