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教程知识 > 单片机栏
RFID在立体车库领域的应用方案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09-03-12 13:35:36



一、RFID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指采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的一种对物品进行识别的方法。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当附着有电子标签的物品通过一个特定的区域时,射频识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设备读出装置即可将电子标签中所贮存的信息以无接触的方式读取出来并送入计算机中。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关键部件。电子标签通常由电子标签天线及专用芯片构成。电子标签(或电子标签专用芯片)本身即为一个电子系统。电子标签中贮存有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当其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查询信号时,将其自身保存的唯一性标识信息以无线方式传递给读写器。电子标签中待识别物品的标识性信息以电子数据方式保存在电子标签中的存贮芯片中。

 读写器

 读写器的功能一方面是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向电子标签中写入信息,这就是将其称为读写器的原因。上面提到的电子标签所通过的特定区域称为射频识别系统读出装置的读写区域。读写区域的特性由读出装置的天线、以及由其发出的射频功率、电子标签反射性能、读出装置接收信号灵敏度所决定。

 读写器能够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时与电子标签之间的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作原理图

二、立体车库车辆身份识别系统

 立体车库车辆身份识别系统是采用超高频RFID技术(915MHZ),实现车辆信息的远距离识别,并将车辆与车库的对应信息如车位编号、交费情况等传递到车库的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停车、快速取车、不停车收费等功能。

 系统可实现功能:

 一卡一车,通过射频智能卡传输信息到plc数据中心,实现对每辆车的停、取做到自动化,无需人员操作。

 临时车辆管理:外来车辆可办临时标签,在办标签处通过对标签写入限制时间信息,来授予权限,可限制车辆出入时间段。对于超限车辆,系统将有报警提示。

 为使操作简单、方便、友好,系统采用全中文菜单式操作界面。

 系统可以提供完善的财务管理功能,自动形成各种报表。

 滚动式LED中文电子显示屏提示,使用户和管理者一目了然。

 车辆入、出全智能逻辑自锁控制系统,严密控制持卡者进、出场的行为合“一卡一车”的要求。

 特种车辆特殊处理功能。

 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展功能。

 三、系统的基本组成:

 读写器与安装在车辆上的微波识别卡构成本系统的信息传输的核心。

 读写器通过同轴电缆与板状天线相连,通过通讯线路与立体车库的PLC实现对接,读写器预设了RS232RS485WG26WG34标准传输接口,并且有能力根据的PLC的要求做出调整。

停车工作流程:

  1、车辆接近识别范围(0~~10米);
  2、读写器识别车辆(电子标签)信息,如车位号、进入时间、车主信息等,即时(50毫秒)传递到PLC;
  3、PLC控制车库做好准备;
  4、车辆进入停车区域,停车。
  取车工作流程:
  1.车主接近识别范围(0~~10米);
  2.读写器识别车辆(电子标签)信息,即时(50毫秒)传递到PLC;
  3.PLC将相应的车调到驱车区域;
  4.车主到达取车区域,取车。

 四、设备性能参数:

 1.读写器:

 可读写标签 符合 ISO-18000-6B标准的电子标签
 工作频率 902—928MHz(随国家或地区不同可能略有差别)
 工作方式 以广谱跳频 (FHSS)或定频发射方式工作
 输出功率 27—32dBm(在27—32dBm之间可调,出厂设置为:32dBm
 读写距离 读取距离 ≥8m ,写入距离 ≥ 3m
 读卡速度 平均每32bits读取时间6ms
 写卡速度 平均每32bits写入时间50ms
 安全机制 能够对电子标签进行合法性检验
 一次读卡数 具有防碰撞检测功能,一次可成批读取 30张电子标签
 读卡方式 每隔一定时间自动读卡,也可由输入触发信号或命令控制读卡
 供电 配有 220V交流输入+5V/4A直流电输出的电源变换器
 功耗 平均功率 ≤ 12W
 外形尺寸 225mm×166mm×39mm
 重量 铝合金外壳,整机重量约 2Kg
 工作温度 -20℃~+70℃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推荐阅读

图文阅读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34,8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