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手机数码 > 音响存储
分析:10岁MP3播放器和它迷茫的未来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尚进  2008-03-20 13:39:31



信息历史学者在MP3随身听发明10周年之时,纷纷跳出来发表意见,在他们看来,韩国人缺乏专利保护和设计特色,是他们丢掉领先优势的根本原因。以索尼为首的日本随身听巨头们过分沉迷于将CD介质转换到MD磁盘,给了苹果iPod一次技术上的可乘之机。反而iTunes音乐商店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MP3随身听产业爆发的副产品,真正10年来推动MP3随身听超越以往任何随身音乐播放器的功臣,还是互联网的免费分享机制。不用付费的音乐灌满了MP3随身听内存,这足以诱惑整整一代人。

  与MP3随身听依存于互联网的免费分享机制相对应,根本没有多少人在乎那些被抛弃不用的MP3随身听,有没有再利用的价值。来自计算机制造领域的摩尔定律,也悄悄在商业循环上侵蚀着以往电器巨头们主导的随身听思维。这种商业节奏性的变化,注定了MP3随身听的生命周期要比Walkman和Discman都短暂。而在MP3随身听诞生10年之际,全球累计接近10亿部的生产量,足以让全球数亿人口早早地投身到数字音乐的浪潮中,饱和不知不觉间成为MP3随身听未来的问题。从技术成本上看,一套完备的MP3随身听解码芯片只需要5美元,1GB以下容量的闪存几乎接近3美元。从物理材料的采购上看,MP3随身听的成本甚至比CD随身听还要便宜了。而且MP3音乐文件先天的压缩特性,让MP3随身听几乎没有什么升级的空间了,再好的音质播放效果也无法解决MP3有损压缩的问题,于是技术功能的突围,成为MP3随身听在被发明10年后的新任务。

  电话,首当其冲地成为MP3随身听最简单的突破口,苹果iPhone的强势态度,已经为MP3播放器开了一个难得的先例。可传统手机厂商都已经音乐化了,从商业逻辑上不可能出现音乐手机倒退回随身听、再重新进化到手机的情况。反倒是诸如魅族这类颇具中国特色的MP3随身听代工作坊,走出了一条模仿iPhone的危险之路。而现在更多的观点认为,手持互联网浏览器,才是未来MP3随身听的发展方向。英特尔公司前任首席技术官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认为:“MP3随身听和手机,作为两个独立存在的口袋电子设备,都得被历史淘汰。所谓有通讯能力的MP3上网浏览器,才是未来时代人见人爱的东西。”

  还有一派保持传统音乐思路的工程师,在他们看来,随身听就应该是播放音乐的。这其中包括森海塞尔耳机设计总监麦克尔·赫格姆,他不久前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除了习惯性地诋毁iPod耳机音效太差,更热衷推动MP3声音文件升级。在他看来,最近10年来网络速度飞涨超过20倍,电脑压缩效率提升了7倍,可MP3一点进步都没有,数字音乐不应该等同于压缩音乐,未来数字随身听一定要超越CD音质。正如英国著名音乐人艾尔顿·约翰在一次音乐颁奖典礼上说的那样:“请慢慢欣赏我的作品,而不是用iPod,我认为MP3随身听泛滥已经降低了公众耳朵的鉴别能力,请大家听CD或者现场演唱会,那才是欣赏。”这种提升声音文件本身质量的思路,也不失为随身听的一条出路,H.264的压缩解码效率,至少在数学算法上可以为CD音质无损压缩提供了可能。问题是MP3音频文件过于普及,太多的人习惯于下载和分享MP3,网络上的群体性懒惰往往杀伤力十足,而真正讲求音质的人却越来越少。

上一页  [1] [2]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97,164.1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