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消费领域当中,红外产品的使用较为普遍,它多用于简单的近距离控制,如家电,玩具,各种抄表系统。本文以Freescale 8位高性能、低功耗单片机MC9S08GT60为载体,详细介绍红外通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及通信协议的使用。
HCS08系列的MCU是Freescale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8位单片机,具有多种低功耗模式,更高的工作频率,并集成了片上调试器,而且资源丰富,因此采用了该系列的MC9S08GT60作为载体详细讨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红外通信开发系统。
红外通信过程主要由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两个过程,首先将数字信号送给红外发射电路,经该电路的调制转变成红外光信号在空中传输,然后红外接收电路收到该红外光信号,经过该电路的解调,将此红外光信号还原成可被单片机处理的信号,由单片机内部处理得到原来的数据编码。
2 红外通信协议
协议的目的是给收发双方一个约定,使其能够进行同步,并正确的收发数据。本设计使用了类同步协议。当红外接收器未收到信号时,不产生定时操作,否则,首先接收起始位‘0’,并触发中断,启动定时器接收数据,然后判断是否为起始位,如果是,则继续接收数据,否则将定时器复位,重新检测起始位,在接收第二个停止位时,会触发一次中断来检测第一次接收的停止位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复位定时器,重新接收,否则已经正确接收该数据段。
3 红外通信的原理分析
红外通信在空中传输的是载波信号,当有载波通过时,接收端输出数字信号‘0’,反之,输出数字信号‘1’。因此在发射电路发送的功能指令码,一般采用多位二进制串行码。本文中,红外通信数据采用脉冲编码,就是将每位数据信号用一个脉冲来表示,脉宽为526 μs,两个这样的脉冲周期表示‘1’,一个这样的脉冲周期表示‘0’。这样的脉冲信号都调制在频率为38 kHz的载波上再发送出去,调制后在空中传输的信号就是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载波信号,其占空比由数据编码决定。在红外接收端,数据处理的过程正好相反,在接收红外光信号之后,会经过整形、放大、滤波、调制等一系列处理,然后在其输出端输出一系列的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据信号。
4 红外通信硬件设计原理
4.1 发送电路的硬件设计
HCS08GT60单片机内部有两个TPM模块,每个模块有两个通道,可以用任意一个通道的PWM功能,输出38 kHz的载波信号,本文编程设计根据实验条件的要求采用了TPM1通道1中心脉宽输出功能产生38 kHz红外载波信号。而PTA7口作为普通的输入输出口,产生一定脉宽的方波信号,作为数据编码信号输入。硬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原理图中,电气节点CODE跟PTA7口相连,产生数据编码;电气节点CLK跟TPM1通道1相连,产生38 kHz红外载波信号。三极管基极串接的电阻和R5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三极管本身则具有信号放大的功能,另外两个三极管级联将编码调制在38 kHz的载波上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出去。当编码为‘1’时,Q1,Q2截止,红外发射器上无电流通过,发射低电平信号,当编码为‘0’时,Q1,Q2导通,此时载波信号通过Q2放大在发射器上体现出38 kHz的载波信号。因此在PTA7端口输入不同的数据编码,通过该发送电路,在发射器上会出现具有一定间隔的38 kHz载波信号,经发射器将该载波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发射出去。载波脉冲调制信号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