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 型 LCD 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可以从以下 5个方面加以理解:
1.结构特点
TFT 型 LCD 主要由 LCD 控制模块和 LCD 面板两部分组成。由于采用 TFT(薄膜晶体管),因此又称为薄膜晶体管显示器。
TFT 的作用是用来主动控制每一个像素的器件,这样就相当于在每一个像素点上设计了一个场效应开关管。多个 TFT 构成一个 TFT 液晶板,如图 1 所示。因此,TFT 型 LCD 容易实现真彩色和高分辨率。
TFT 型 LCD 是由两层玻璃基板夹住液晶组成的,形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通过嵌入在下玻璃板上的TFT 对这个电容器和内置的存储电容充电,来维持每幅图像所需要的电压直到下一幅图像更新。
由于 LCD 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还必须增设背光灯作为光源,并加上一个背光板来分布光线,从而提高屏幕亮度。
2. 电路原理
在 TFT 型 LCD 中使用的 TFT 是一个三端器件,其功能就是一个开关管。
在 TFT 型 LCD 的玻璃基板上制作半导体层,在两端有与之相连接的源极和漏极,并通过栅极绝缘膜与半导体相对应,利用施加于栅极的电压来控制源、漏电极间的电流。
显示屏上的每个像素从结构上可以看作为像素电极和公用电极之间夹有一层液晶,从电学的角度可以把它看作电容。其等效电路如图 2 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要对 j 行 i 列的像素点户(i、j)充电,就要把开关K(i,j)导通,对信号线 D(i)施加目标电压,使数据线 G(j)的数据信号加到像素 P 点。当像素电极被充分充电后,即使开关断开,电容中的电荷也得到保存,电极间的液晶分子继续有电场作用。
数据线的作用是对信号线施加目标电压,而行驱动器的作用是起开关的导通和断开作用。由于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可以存储,因此液晶层能稳定的工作。
3. 彩色形成原理
TFT 型 LCD 中的红、绿、蓝三原色是由彩色滤光片产生的。
彩色滤光片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片,有规律地制作在一块大玻璃基板上,每个像素(点)是由三种颜色的单元或称为子像素所组成。如图 3 所示为彩色滤光片排列图,每个子像素的左上角 (灰色矩形)为不透光的 TFT。
子像素数量的多少与分辨率有关,一块面板的分辨率为 1280×1024 像素,则它实际拥有 3840×1024个晶体管及子像素。一台15.1 in(英寸)的 LCD(分辨率为 1024×768 像素)其点距为 0.0118 in(约为0.3 mm);而 18.1 in 的LCD (分辨率为 1280×1024 像素) 其点距为 0.01 in(0.25 mm)。所以,显示器的点距越小,分辨率也就越高。但由于显示器的可视面积有限,点距太小势必降低透光率,因此不可无限量地扩展分辨率。
4.背光原理
因为液晶本身不发光,而显示器又需要高亮度的对比度才能显示出好的画面,这就需要设置强大的背光系统。由于 LCD 本身具有纯平面、显示精细等特性,所以它需要一个亮度高且均匀的背光源。目前使用的背光源有:发光二极管(LED)、电致发光器件(ELD)、冷阴极荧光灯(CCFL)、阴极发射灯(CLL)等。
其中,冷阴极荧光灯由于工艺成熟、亮度高、成本低、性能好,在 TFT 型 LCD 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冷阴极荧光灯其实就是霓虹灯,不过它的制造工艺与普通霓虹灯不一样,且管径在 6 mm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