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硬件设计
实现系统功能的基本思路是:以CPLD/FPGA实现仪器的数字平台,和ARM嵌入式处理器及单片机一起实现对整机的智能控制和高速的数据处理。
1.1 系统框图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数字逻辑平台、输入控制、A,B通道输入处理、C通道输入处理、整形、A/D转换、采样时序控制、键盘液晶显示、存储器扩展等模块构成。
1.2 系统结构图
系统硬件如图2所示,利用一片规模较小的CPLD和一片规模较大的FPGA组合构成系统的数字逻辑平台。CPLD主要用作输入控制,FPGA则连接了系统的其他各个部分。CPLD/FPGA可实现现场编程,使用CPLD/FPGA可使设计方便,利用它灵活、校验快以及设计可随意改变的特点,可大大缩短研制时间。
1.3 主要部分功能
1.3.1 微处理器
系统采用由Philips公司生产的ARM 32位微处理器LPC2105作为主CPU,进行高速的数据处理,用8位单片机P89C51RD2作为辅CPU,进行速度较慢的数据处理,控制其他外围芯片和模块实现A,B通道模拟带宽100 MHz、峰值电压±100 V和C通道二极管通断、电压、电流、电阻值的数据采集功能。
1.3.2 A,B通道部分
通过自动增益电路(AGC)即程序控制放大器,将被测模拟信号调理到适合ADC芯片(AD9288)采样的范围。根据频率的大小和触发方式,运用实时采样或等效采样对调理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A/D转换)。利用高速FIFO存贮器(IDT72V261LAl0A)存储采样后得到的数据。
结合键盘操作和系统设置,对采样后的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将还原后的波形数据和参数送液晶显示器显示或存入闪存里面或通过USB接口传送给PC机,从而实现了A,B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的功能。
1.3.3 C通道部分
C输入通道为多功能输入通道,系统通过控制继电器矩阵来选择不同的模块测量电压、电流或二极管的通断和电阻。被测元件参数或电压、电流经过多功能转换电路处理后,其信号送24 b的A/D转换器ADS1211采样后送单片机P89C51RD2,分析被测元件或电压、电流的参数值,从而实现了C通道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功能。
1.3.4 键盘、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本系统采用4×8的键盘和320×240不带驱动器的液晶显示模块,驱动器和显存设计在FPGA内。以上系统通过USB接口与PC机通信,在上位机的控制下,实现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同时系统也保留了传统的RS 232接口,但只是用于ARM和单片机的编程下载。
2 软件设计流程
LPC2105芯片作为系统主控制中心及数据处理中心,整个系统的运转受到它的控制,例如响应用户的按键操作,发出通道控制,A/D采样时钟控制,FIFO写时钟的选择,菜单及系统状态显示,FIFO数据的处理,信号或参数的自动测试等。
数据采集卡的软件程序结构如图3所示,可分为系统初始化模块、键语分析模块、系统核心控制模块、通道控制模块、触发控制模块、A/D采样控制模块、FIFO读写控制模块、读取频率字模块、参数测试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波形显示模块、存储控制模块、其他功能模块。
系统的初始化模块包括开机自检、硬件参数初始化、系统状态初始化(如通道的波形显示状态初始化)等。键语分析模块对面板上的用户输入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核心控制模块调用相应的功能处理模块,通过对通道控制模块、触发控制模块、A/D采样控制模块、FIFO读写控制模块、读取频率字模块、参数测试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波形显示模块、存储控制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的函数调用来实现对来自键语分析的处理功能。状态显示模块显示程序运行时的各种状态,如当前数据采集的扫描速率、通道的垂直灵敏度等。波形显示模块显示采集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