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扫描线余辉及旋转的实现
扫描线余辉是指雷达荧光屏上的荧光质的发光在电子束停止轰击后仍能持续一定时间才消失的现象。一般将电子束停止轰击后荧光亮度由最大值下降到其2%~5%所需的时间定义为余辉时间。由于余辉特性是随时间非线性变化的(指数或对数曲线1,这里采用荧光亮度的一次指数衰减模型:
I=I0exp(-t/k) (1)
式中,I为余辉亮度,I0为涂层亮度,k为时间衰减常数,t为衰减时间。
对于每种荧光质,I0和k都是常数,I0越大,荧光衰减曲线越平坦,k越大则衰减时间t越长。
假设某型雷达余辉时间2 s,雷达天线转速R(deg/s),软件实现直接采用RGB值表示余辉亮度,则亮度由最大值255衰减到5需要2 s.2 s中天线转过的角度可计算:
A=Rt(deg) (2)
式中,A位余辉扇形的角度。
在GL Studio中画出一个A°的扇形,逐个设置其n个顶点颜色的RGBA值,利用GL Studio中的颜色融合技术,得到仿真扫描线的扫描余辉。其中第i个顶点(圆点除外)的Al-pha值Al为:
Al=255exp(-i/k) (3)
式中,k=n/ln(255/5)
设置顶点透明度随逆时针方向(正扫)和顺时针方向(回扫)逐渐增大,可直观看到模拟出的扫描线余辉效果。
GL Studio内置有一个以程序运行时间为参数的虚函数,将控制扫描线转动的代码放入该函数中,扫描线转动角度为程序运行时间的函数,这样便可实现扫描基线的动态扫描。以某一扇区内正扫为例:
//正扫描和逆扫描的扫描线显示切换控制
scanLine一>Visibility(bool b);
//扫描基线实时旋转控制
scanLine一>DynamicRotate(angle,Z_AXIS);
这样既减少实时计算扫描线外端点坐标的工作量,又消除了画面抖动或斑点产生,如图2所示。
3.3 偏心PPI显示器
在前视雷达中,雷达限制在某一扇区内扫描,以使在给定方向上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展扫描,这时需将PPI显示器的中心偏离阴极射线管的中心。再采用GL Studio实现的常规PPI显示器仿真画面,通过鼠标点击确定偏心PPI显示器中心点,调用鼠标事件回调函数实现定位、缩放等功能,从而达到对某一假定方位扇形的扩展扫描,同时可通过将minorDi-visions显示属性设置为真,得到更精确的目标方位角和距离。在PPI偏心显示时需对显示器的刻度位置做相应调整,以便得到目标更准确的方位角和距离(图2b)。
3.4 目标回波模拟显示
利用颜色设置函数实时改变目标颜色的RGBA值来显示目标回波。图3为目标点迹显示原理流程。
设定目标在x.y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一同定时变函数以简化问题。实际目标位置由飞行模块实时传递的飞行参数确定,最终显示效果为:当目标首次处于雷达波束范围内时,目标回波以最亮的形式显示,随着雷达天线的转动,目标不在雷达波束范围后,由于余辉效应,目标回波逐渐变暗变淡;若目标再次被雷达搜索到,目标再次被点亮。如果由于目标的运动,其超出雷达的探测距离,目标回波就不能显示。目标点迹显示效果如图4a,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