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单元电路介绍 > 其它电路
智能传感器的CAN总线接口设计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1-08-21 07:39:41




2.1 传感器信号的滤波处理
    考虑到日益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对传感器信号的滤波分两级实现:终级为利用SoC中的高速MCU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不在此讨论);初级则是由信号预处理电路中R1、R2、C1、C2、C3,组成抗射频干扰滤波器来实现,如图2所示。当不考虑C3时,R1、C1和R2、C2就构成了传感器两输出端至仪用放大器两输入端之间的两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t1=R1·C1;t2=R2·C2。由于无论是传感器至AD623之间的自然连线等效形成的t1和t2,还是人为设计的低通滤波器的t1和t2,都不能使RC完全匹配相等,即t1≠t2;△t=t1-t2≠0。这样耦合到两根连线上的干扰电磁波,即使是同频、同相位、同幅值的共模信号,进入AD623进行放大时也必然出现相位差,并由此导致两输入端之间的幅值差。当干扰信号频率较低时,由于△t相对干扰信号的周期较小,造成的两输入端之间的幅值差,相对共模部分很小,利用AD623的共模抑制能力,能对干扰信号进行较好地抑制(共模部分被抑制,差分部分影响较小);但当干扰信号频率较高时,则△t相对干扰信号的周期较大,极端情况如两路信号相位差180°时,则同频、同相位、同幅值的共模干扰信号,进入AD623时被合成为两倍幅值的同频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不仅不能被抑制,还被放大器放大,即被混叠到有效信号中,难以消除。为此,在两低通滤波器之间跨接了电容C3,这样该滤波器的差分带宽为:
    c.jpg
    其中:R=R1=R2,C=C1=C2。
    比较(1)(2)两式可以看出,当不接入C3时,滤波器的差分带宽等于共模带宽。因此,在带宽范围内的共模信号,因RC不完全匹配(△t≠ 0)引起的幅值差,在带宽范围内,滤波器不能将其滤除。当接入C3后,如果使C3=10C,则差分带宽比共模带宽降低了20余倍,因此可大量滤除因RC不匹配引起的差分信号。
2.2 传感器信号的放大
    对传感器信号采用两级放大。第一级用信号预处理电路中的仪用放大器AD623,进行固定增益的信号放大,增益G=100 kΩ/R3+1。可根据传感器信号大小,选择增益(通过选取R3阻值获得),使通过一级放大后的传感器额定输出信号达到200 mV左右。第二级放大,用SOC中的程控放大器(PGA)实现;其可编程增益为0.5、1、2、4、8、16。理论上使一级放大后的传感器额定输出信号Vg1×16(二级放大最大增益)近似等于ADC的参考电压(实际应用中一般为2/3~3/4参考电压),从而最有效地利用ADC的分辨率。
2.3 传感器信号零点的补偿与校准
2.3.1 根据传感器特性的补偿
    传感器在工况条件发生变化时,输出信号会有相应的变化,该输出信号的变化与被测物理量无关,即为漂移信号。当传感器给出相应的特性值时,应设计检测该工况条件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传感器的工况条件,利用MCU求得补偿量,进行补偿。导致传感器零点漂移最常见的特性之一,是温度特性,为补偿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漂移,特选用了内含温度传感器的SoC——C8051F041。由于该接口嵌入传感器中,因此其检测到的温度变化△t就是传感器的温度变化,若已知传感器的温度系数为aT(1/℃),则补偿量VTR为:
    d.jpg
    其中YFS为传感器的额定输出。将该补偿量叠加到传感器信号中,即可消除温漂的影响。
2.3.2 根据传感器应用特征的补偿
    传感器零点信号的漂移,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在一段时间内的漂移量很小。当传感器工作于间歇方式且被测物理量的阈值远大于传感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漂移量时,则当传感器输出信号小于该阈值时,该输出值即为补偿量,与传感器信号叠加后使输出信号为零。
    为使传感器信号与补偿量叠加,利用SOC中的12位DAC(如图2所示)输出一补偿电压VB接一级放大器AD623的参考端(引脚5),则一级放大器输出电压Vout:
    e.jpg
    其中Vc为传感器输出的差分电压信号’b1为一级放大器增益。
    当需进行温度补偿时,使VB=VB0+VTB×b1,其中VBO为当前(补偿前)的VB。将(3)式代入则有:
    f.jpg
    从(6)式中的第2项可见,含有温度漂移的传感器输出信号Vc被修正,温漂被补偿,零点被校准。
    当传感器工作于间歇方式,温度补偿后二级放大后输出为V=Vout×b2。当V小于被测物理量的阈值时,V即为补偿量-V,使
    g.jpg
    其中b2为二级放大器选择的增益,显然再经二级放大后的输出将为0,即零漂被补偿了,零点被自动校准了。
    当传感器工作于非间歇方式,或被测物理量的阈值很小,与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漂移量相当时,则需采用人为的零点校准。即当传感器处于零点时,发出校准指令,收到指令后,MCU立即将当前二级放大后的电压值V,通过(7)式叠加到信号中,使输出为零,零点被校准。

3 信号的A/D变换及定标
    CAN总线上传送的信息为数字量,为此,选用SoC内部的具有12位分辨率、最高转换速度达到100 ksps的SAR ADC0,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参见图2)。该ADC的工作方式与启动方式,将在传感器接入系统后,由主机确定。
    定标系数可通过标定传感器获得,即将加载到传感器上的已知被测物理量A,除以此时采集到的数字量N,即定标系数为A/N;也可通过传感器的灵敏度、放大器的增益、ADC的分辨率及参考电压计算获得,但这样得到的定标系数精度稍差。与定标系数所对应的物理量纲,则在传感器接入CAN总线时,通过向系统主机发送的电子数据表单(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TEDs),告知系统主机;从而系统主机收到某传感器发来的数字量,就是具有特定物理量纲的被测物理量实际数值。这样做,第一可减少主机的运算工作量;第二也降低了TEDs的复杂度(只需约定物理量纲,而无需传送定标系数等);第三使接口可灵活地根据传感器信号幅度选择适当的增益,提高小信号的分辨率,此时接口只需自行改变相应的定标系数即可,无需与主机交互变换定标系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9,296.875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