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案例库 > 彩色电视机 > 不能开机
TCL王牌HID299S.P高清大屏幕彩电有声音、无图像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0-08-24 08:13:46



  该机故障现象为有声音、无图像。初步检查为行管9415(型号2SC5144)c-e结击穿,95V主电源保险电阻R439由0.47Ω变为20kΩ。换新后行不启动。由于行启动信号全部来自IC1001数字芯片(型号TDA9332)的(8)脚。检测TDA9332(8)脚的行输出电压为4V,各供电脚电压也正常。判断为高压包损坏,换为型号为BSC29—0184A的高压包后,出现附图所示的枕形失真。

  分析图纸,断定为枕校电路0431不工作或损坏而引起不工作的故障。首先检查二次升压电路是否正常,影响二次升压的电路由三路组成,一路经高压包(10)脚经D426、C454、R499、D427、D428R446、R462、R447、R486、C470送到IC401放大后送到IC402;一路经行管集电极经C437、C436、R415、R487、R488、C474、D420、Q427、R490送到IC402的(4)脚;一路经Q412漏极经R493、c457送到IC402的(3)脚比较后,由IC402的(6)脚输出一个脉冲控制Q412工作。这三路中任何一路电路出现故障都会使二次升压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行集电极电压得不到提升、行脉冲峰值幅度不够,经D406整流出来的电压偏低,故043l不工作,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按该思路检查出Q431击穿,换新后Q43l很快发热,结合电路分析,应该是S校正电容容量减小导致Q431出现过流,由于高清彩电采用了自动S校正电路。原因在于HiD输入信号的行频变化范围很宽。而信号的行频越高,所需的S校正量越大,需要s电容的值就越小,如果行偏转电路仍串联固定不变的S校正电容,就无法保证不同行频时光栅不同程度的s失真都满足要求。

  因此,本机增加了行频识别电路,根据信号行频自动分段切换s电容。CPU第(13)脚为行频检测输入脚,各路输入的行同步信号经切换后一路送入1DA9332产生行振荡脉冲,另一路经Q008反相后送入CPU第(13)脚,CPU对同步信号计数,多次确认后读出行频并判断其属于哪一个行频段。再控制相应的s电容。使其接通或断开。PC、DTW模式下S电容根据行频分三段控制,其中27kΩ<f1<32kΩ(SPAN)、32kΩ<f2<36kΩ(SPAN)、36kΩ<f3<40kΩ(SPAN),其中,f3段的s电容为C444,此电容始终接通,当输入信号行频在此范围内,其他的S电容全部断开。f2段的s电容由CPU第(6)脚控制,低电平时接通C406,高电平断开。当输入信号行频为F1段时,CPU第(6)脚、第(5)脚都为低电平,C405、C406同时接通。TV/AV/YUV模式因为重显率的要求与Pc不同,S电容(C404)单独由CPU第(20)脚(S1)控制。TWAV/YUV模式下导通,PC、DTV模式下断开。各种模式下的S电容如附表所示。

模式 段别 S电容
TV/AV/YUV 31.5kHz C444C404
PC/DTV f3 C444
PC/DTV f2 C444C406
PC/DTV f1 C444C405C406
 

  S电容的控制是通过场效应管来完成的,其工作原理说明如下:以C406控制为例。当CPU识别到信号行频处于F2段时。

  S3为低电乎。Q404截止。在行扫描正程期间12V电源通过R405、R405A、D401向电容C401充电,逆程期间D401截止,电容C401通过R402放电,但充电速度很快且时间长,放电时间慢、时间短,电容上维持一定电压。经过几个周期后C401上的电压稳定为12V,且在行周期内保持不变。Q404栅极和源极之间加上固定压差,场效应管导通,C406则接通。R405A的作用是衰减干扰信号,保证场效应管不会误导通。若某种模式s电容切换错误,则会出现方格信号两边大、中间小。或相反情况。判断s电容是否接通,可用万用表250V交流挡直接测量电容两端电压。有几十伏电压则说明接通,无电压则表明断开。由于试机时采用的是有线电视信号,按表l可以判断C444容量有变化的可能性最大,果断换下该电容,图像出现除行幅及场幅不足外。四角线形相当漂亮,枕形失真消失。按遥控器进人工厂总线数据模式调整行幅及场幅。至此。该电视顺利修复。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94,437.5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