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锁相环在锁定状态下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应用线性叠加原理,将各噪声源反映到时钟源输出端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加,则可得到总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单位:dBc/Hz):
其中:Sr(f),SPD(f),SLP(f),SVCO(f),So。(f)分别为参考频标、鉴相器、环路滤波器、VCO、时钟源输出的相位噪声,单位均为dBc/Hz,H(j2πF)为环路的有效传输函数。上式右边第一项为环路的低通输出相位噪声谱,第二项为环路的高通输出相位噪声谱。
参考信号的相位噪声对输出信号相噪的贡献L1(f)(单位:dBc/Hz),可用式(1)计算:
式中:Lr(f)为晶振的相位噪声(单位:dBc/Hz);鉴相器的基底相噪对输出信号相噪的贡献L2(f)(单位:dBc/Hz),可用式(2)来计算:
式中:LpD(f)为鉴相器的基底相噪(单位:dBc/Hz);Fc为鉴相频率(单位:Hz)。
由式(1)和式(2)得,在环路带内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L(f)(单位:dBc/Hz),可由式(3)得到:
利用式(3)可估算出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为-120 dBc/Hz@1 kHz。
由于参考频率的不同,R分频的次数不同,相位噪声改善的不同,加之N倍频相位噪声恶化的差异性,最终环路在各频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相位噪声也各有差异,不尽相同。
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结果证明,三种参考频率在相同的相位噪声基准下,20 MHz频标倍频次数最少,相位噪声曲线最好;5 MHz频标倍频次数最多,相位噪声也能满足要求。图5给出了E4440A测试的时钟源输出相位噪声曲线(其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相位噪声)。
从图5可以看出,时钟源实际输出相位噪声与根据上述公式估算的结果比较接近,满足系统对时钟源相位噪声的要求,这说明本文提出的内外频标自适应式时钟源的环路带宽设计合理,电路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4 结 语
新设计的内外频标自适应式时钟源具有电路硬件结构简单,成本低,相位噪声低,杂散小的特点。内外频标的切换不用外部控制,完全自适应多个不同频率的内外频标,而且产品的适应性和使用的方便性都大大增强。目前该时钟源已在数字基带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