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重构测控系统的提出
测控系统一般是指基于计算机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的系统。测控系统在工业现场控制、家庭数字化管理、通信和网络等方面应用广泛,并不断向低成本、高速、高性能、智能化、开放化方向迈进。但现代测控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仍然面临不少的难题:
①设计速度难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快速变化。一般测控系统的设计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任务,从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周期至少1~2年,甚至长达4~5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堪称先进的方案往往在投入使用伊始就已落后了。
②设计方案功能固定,通用性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测控系统设计针对具体用户,配置各异,通用性较差。如何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要,尤其是多任务用户需要是一大难题。
③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使得软件重构成为可能,但是达到还难以达到硬件重构和“即插即用”的效果。
因此,研究一种软硬件可重构、开放化、普适性的测控系统,对于实现测控系统的快速、开放式设计,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现代测控系统的通用化结构特征和可重构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可重构测控系统(Reconfigurable Mo—nitoring System,RMS)的设计构想,并给出其应用实例。
1.1 测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多任务特征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测控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现代测控系统在结构上呈现出通用化特征,即“系统前端(信息的数据采集(A/D))+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后端(输出(D/A)及显示)”的模式。这种清晰的、通用化的结构模式为用户实现测控系统的自组织、重定义和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现代测控系统一般都具备多任务性,即系统需要同时完成几个单独的空间相关的(并行性)任务,或顺序完成几个时间相关的(顺序性)任务。传统的多任务设计方法,是通过增加硬件的数量,或加大软件的控制功能来实现多任务性。一方面,增加了工程设计、调试的难度和成本,使得应用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另一方面,电路和软件的复杂带给用户众多的麻烦。可重构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多任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 可重构技术与可重构器件 可重构技术是21世纪初以来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是一种可以根据系统功能变化的需要重组自身资源,实现软硬件结构自我优化、自我生成的计算机技术。可重构技术包括硬件重构和软件重构两个方面。根据应用任务的需要进行软件重构,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已普遍存在,而硬件重构(指系统的硬件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则是传统的系统设计无法实现的。可重构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以提供可编程资源的可重构硬件为物质基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末出现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可编程模拟器件(PAD)为测控系统的功能重构提供了硬件基础。可重构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可重构逻辑器件FPGA
FPGA的可编程器件是基于SRAM的,可以快速地重新编程,即所谓“现场可编程”。这一特性使FPGA获得广泛应用,并成为可重构测控系统发展的持续驱动力量。FPGA是构建可重构测控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
(2)可重构模拟器件
可编程模拟器件(PAD)既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具有信号调理、模拟计算、中高频应用等典型功能;又同PLD器件一样,可由用户通过现场编程和配置来改变其内部连接和元件参数,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电路功能。配合相应的开发工具,其设计和使用均可以像PLD一样方便、灵活和快捷。例如Lattice公司的可编程模拟芯片ispPAC30内含4个输入仪表放大器、2个独立的内部可控参考源和2个增强型DAC,提供了系统与测控对象的模拟接口,可用于连接模拟输入,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利用其可编程功能,可针对不同应用重构其功能。但相对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可编程模拟器件问世较晚,品种偏少,还不能作为主流的可重构器件。
(3)可重构DSP器件
DSP器件适用于计算密集、算法复杂、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突出的场合,如带有智能逻辑的消费类产品、生物信息识别终端、带有加解密算法的键盘、ADSL接入、实时语音压解、虚拟现实显示等。这类智能化算法一般运算量较大,特别是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址等较多,这些正是DSP处理器的长处所在。但常规的DSP无硬件重构功能,而支持DSP器件硬件重构的技术尚在研发中,难以投入大规模的应用。当然,可以通过传统的软件重构设计实现DSP功能重定义,但这不是我们在此讨论的内容。一种实现可重构DSP器件的实用方法是利用FPGA器件实现可重构的DSP功能(如参考文献),其实质是以可重构的FPGA器件为基础实现DSP功能的重构。
综上所述,FPGA器件的现场可编程特征成为可重构技术应用的关键,为可重构测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RMS就是以可重构器件构建系统硬件平台,并在软件平台控制下产生不同的重载
数据流来改变FPGA形成的硬件结构,以满足不同任务要求。其实质是一种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