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康复设施通过重复性有意义的协调性运动,使用物理疗法以辅助病人重新学习丧失的运动功能。如果设施资源不足,将会导致病人不能花费足够的时间来接受康复活动,这可能潜在地限制恢复的程度。机器人康复系统可以辅助传统的治疗服务,以增加康复的强度和频率。
机器人设计
智能化气动手臂运动(iPAM)是一个双机器人系统,旨在向由于中风而导致上肢运动残障的病人提供重复的运动治疗。 iPAM由两个气动性动力机器人组成,以三个驱动转动关节为特点,在笛卡儿(Cartesian)空间上控制机器人的执行终端。当方便运动时,该机器人依附在上肢的方式类似于治疗师支撑手臂的方式:一个机器人依附在靠近手腕前臂附近,另一个机器人依附在上臂中间。
矫形器能够支撑手臂,其特点为三个被动转动自由度(DOF),以确保肢体始终舒适地与机器人保持一致。物理治疗师通过机器人末梢部分来引导肢体运动治疗,并记录运动情况。该系统记录了应用于手臂的力度和机器人关节的运动情况。然后该运动可以被iPAM系统重放,在整个运动期间以辅助病人所需(如图1)。iPAM系统所提供的辅助程度可以由物理治疗师调整。
控制系统
iPAM机器人必须主动地提供动力以辅助人类手臂运动。因此,机器人有效地协调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肢体错位或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肢体的疼痛或受伤。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开发了新型控制方案,该方案围绕对人类关节的自由度进行操作,而不是机器人笛卡尔末端。我们将人类手臂简化为六个DOF模型,对应肩膀上的五个DOF (两个转换和三个旋转)和肘部一个DOF。由于每个机器人可以控制三个DOF,因此两个机器人约束上肢的六个DOF是可能的。
人类关节角度不是由iPAM系统直接测量的,因此是采用人类手臂模型的直接逆运动学公式,根据手臂的已知运动数据和机器人相对依附点的位置进行估计的。该公式无法应对来自软组织接口(皮肤、肌肉和矫形填充)的固有测量误差和肩关节运动奇点。
然而,我们使用雅可比(Jacobian)转置方法开发了一个新的迭代公式,其基于手臂前向运动学,更易于估计。重要的是,该方法考虑到了测量误差和运动学奇点。为了提供准确的手臂位置估计,在控制循环的每次迭代中,以500Hz频率对前向运动学的50次迭代进行处理。这对实时控制器提出了大量计算能力的要求,以及确定的实时性要求,使其拥有高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