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XI总线及接口电路的实现
PXI是PCI在仪器领域的扩展,它将Compact-PCI规范定义的PCI总线技术发展成适用于试验、测量与数据采集场合的机械、电气和软件的规范,从而形成新的仪器体系结构。PXI将PC的高性价比优势和PCI总线向仪器领域扩展的需求完美结合起来,它通过增加用于多板同步的触发总线和参考时钟、用于精确定时的星型触发总线以及用于相邻模块间高速通信的局部总线来满足用户的测试要求[1]。
2.1 PXI总线的读写
在一个PXI总线的应用系统中,如果某设备取得了总线控制权,就称其为“主设备”;而被主设备选中进行通信的设备称为“从设备”或“目标设备”。PXI总线有2种操作模式[2]:
(1)正常模式:地址和数据交替使用AD总线。首先发送的是地址信号,接着就是数据的读写。正常模式1次传输过程需要2~3个时钟周期(地址周期+写周期;地址周期+读周期+读周期)。对1个32位宽的数据总线,最大写数据传输速度只有66 MB/s,而最大的读数据传输速度只有44 MB/s。
(2)突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设备首先发出1个起始地址,接着是一系列隐含着地址(地址顺序增量)的数据信号。这样传输的如果是具有连续地址的内存块,对1个32位宽的数据总线,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到133 MB/s(32位)或是266 MB/s(64位)。
本系统采用的是突发读写模式,图2为32位PXI总线在突发模式下的时序图。
在时序图的第1个时钟周期中,主控设备把地址放到AD总线上,把对目标设备的命令放到C/BE#(命令1字节选通)引脚上。C/BE#引脚上的状态标识了PXI不同种类的命令,PXI总线的操作主要体现在PXI总线命令上。总线命令出现在PXI地址期的C/BE[3::0]线上,总线命令的作用是用来规定主、从设备之间的传输类型。由图2可见,第1个数据传输需3个时钟周期,其后每个时钟完成相应的1个数据传输。
2.2 PXI总线接口实现
接口电路的功能是实现本地总线信号和PXI(PCI)总线信号之间的转换,所以接口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完成读写操作控制逻辑的转换。目前PXI总线的接口方案主要有2种: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使用专用总线接口器件。
(1)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对于设计者来说,并不需要实现规范中的所有功能,而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就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功能。PXI总线对负载和传输数据的时间要求都比较苛刻,同时还需要器件内部实现配置各类寄存器,而且要实现比较复杂的应用,需要开发者对协议有深刻的了解。因此,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方案难度较大,开发时间长,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2)专用PCI接口芯片+FPGA实现:专用PCI接口芯片的缺点是灵活性比较差,但其支持PCI协议,可以减少开发时间,提高效率。FPGA用来实现PXI总线所要完成的触发总线、局部总线等功能。本设计采用的就是接口芯片的方案。
PXI接口电路利用PCI9054芯片构造PCI接口。PCI9054由PCI总线接口逻辑、本地总线接口逻辑、内部逻辑和EEPROM接口逻辑组成。本地接口逻辑由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包括地址/数据信号、I/O读写信号、存储器读写控制信号以及等待周期产生逻辑和总线控制逻辑等[3]。串行EEPROM采用93CS56芯片,在EEPROM中,按顺序存储接口卡最重要的配置信息。将板卡连接到PXI插槽后,在系统上电时,PCI9054首先检查到EEPROM,然后按照EEPROM中的值配置其内部寄存器。图3是PCI9054寄存器的配置信息。
PCI9054有3种工作模式:M、C、J。M模式适用于与Motorola的RISC处理器(MPC850和MPC860)无缝连接使用,所以在使用其他种类的处理器时,就要使用C或者J模式。在本项目中采用局部数据总线16位、地址数据不复用的方式,所以选择C工作模式。PCI9054的C模式又支持3种数据直接传输方式:直接主模式、直接从模式、DMA方式。因为系统主要利用PXI总线向计算机传送数据和读取计算机配置命令,且计算机是PXI总线上的主设备,所以PC19054采用直接从模式的方式。
3 功能电路的设计
3.1 信号源的设计
3.1.1 GNSS信号源的设计
测量综合控制器测试台中,GNSS信号源模拟GNSS接收机。信号源的准确性有利于测量综合控制器性能的测量。测量综合控制器GNSS模块在每帧的开始利用帧同步脉冲向GNSS接收机发出取数请求信号,GNSS接收机接到请求后,在8 ms内向遥测设备传送完1 000 bit(125 B,先传高位)的测量参数后,遥测设备必须在下一个取数信号到来之前将数据传输完。其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