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教学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同时,也为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物联网技术在给嵌入式系统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根据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到物(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Human to Thing, 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 H2H)之间的互联。这一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领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美国IBM公司基于物联网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中国科学院早在物联网概念诞生之初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2009年,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立,***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
尽管目前从技术角度对物联网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公认的说法是,它融合了四大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由此可见,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这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嵌入式系统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促进物联网的工程应用,提升物联网的产业规模;而物联网的发展为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必然有助于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嵌入式系统课程本身作为一个新兴的课程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然而,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体系应该有所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不仅包含传感器、单片机等若干基础课程,还包含了嵌入式系统的实践开发环节,即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图1 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
2 理论教学
嵌入式系统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围绕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前沿发展;教学目的是熟悉设计方法,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理论教学一般不少于12学时,不多于总学时的一半。笔者一般控制在16学时左右,授课内容主要包括:
a 嵌入式系统概述;
b ARM内核嵌入式微处理器;
c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其移植;
d 嵌入式系统交叉开发环境;
e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3 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实验;
3.1 层次化实验设计
理论教学为实验实践环节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而实验和实践环节则在巩固理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动手能力,开发了创造潜能。笔者选用周立功公司的MagicARM2210S嵌入式实验开发平台,除包含主流的各种串行接口和GPIO口外,还包含以太网接口、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接口、CAN总线接口等。针对这些接口和物联网的应用背景,笔者设计了3个层次的实验,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实验和实践需求,如表1所列。实验层次由浅入深,不同的实验层次对应不同的实验项目,而且组织形式也不同。基础性实验主要目的在于熟悉方法。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则多是以物联网的应用为基础的,在于提高能力。3个层次的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为进一步的实践开发和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1 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实验层次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