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阴极放大电路可以由三极管或五极管构成,但五级管构成的共阴电路由于噪声较大,一般只用于后级放大器。
① 工作原理
当在电子管栅极加入信号电压后,便使屏极回路产生肪动的电流ia,ia流经Ra时,在Ra上产生电压降Ua,这就是被放大了的信号电压。其振幅的相位变化与ia相反。当屏压从高变低时,电容Ca放电;屏压从低变高时,电容Ca充电。充、放电电流注经RL时,在RL上产生的电压降U。便是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若放大器由两级共阴电路构成,则RL便是第二级电子管的栅极电阴Rg,输出信号电压U。将加入第二级电子管栅极作进一步的放大。
② 计算方法
作为高保真的电子管放大器,我们希望其频响尽可能宽些。电子管的低频响应主要由输入耦合电容Cg、输出耦合电容Ca及阴极旁路电容Ck决定,其中Cg与Ca取值应满足下式要求,即:
Cg(Ca)≥1/2πfLRg
式中,fL放大器的下限频率,一般取20Hz,Rg为栅极偏置电阻的值,计算Ca时,Rg为后面一级电子管的栅极偏置电阻的值。阴极电阻Ck则可用下式估算:
Ck≥(3~5)/2πfLRk
而高频响应主要由负载电阻R’a。及分布电容Co决定。其高端截止频率为:
fH =1/2πR’aCo
可见Co或R’a越小,频响越宽。其中Co的值视所用电子管及电路形式而有一定差异,它约等于屏极输出电容和下一级栅极输入电容的和。因而应选用输入、输出电容均较小的电子管,并且应尽可能减小由布线形成的分布电容。而R’a较时,虽对高频响应有利,但也不能过小,因为电子管的电压放大倍数KO=SR’a,R’a较小时,KO在数值上等于内阻Ri、Ra及下一级栅极电阻的并联值,即:
1/ Ugm2=1/Ra+1/Ri+1/R’a
Ra的值可在(50~500)KΩ之间选取,而R’a的最大允许值一般为:
R’a=Ri·τa/(CoRi—τa)
式中,τa为电子管屏极时间常数,其值为:
τa = |
式中,M为频率畸变系数,一般取1.1~1.26。
电子管的栅偏压可用下式求出,即:
Eg≥1+Ugm2/0.7μ
式中,Ugm2为下级所需的最大输入电压或本级的输出电压,μ为手册给定的放大系数。栅负压的绝对值一般应比输入信号电压振幅大(0.5~1)V,以免阴极发射的电子打到栅极上,出现栅流。
一般情况下,下一级的栅极电阻和本极的交流屏压可分别取:
R’a =(5~10)Ra
Ua =(0.33~0.5)Ea
栅负压确定后,可在电子管屏极特性曲线上作出静、动态负载线,并在其工作点上求出Ri、S、μ分贝值。若Ri与上面的设定值相差很大,则R’a应重新计算。
这时,可用下式计算出中频区的电压放大系数Kz。
Kz=μ/(1+Ri/Rg+Ri/Ra)
再根据工作点电流Io与栅负压求出阴级自偏压电阻的值,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