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案例库 > 彩色电视机 > 不能开机
笔记本几大部件维修(下)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1-07-14 13:57:09



  9.USB口不工作

  a 在BIOS设置中检查USB口是否设置为“ENABLED”。

  b 重新插拔USB设备, 检查连接是否正常。

  c 检查USB端口驱动和USB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是否正确。

  d 更换USB设备或联系USB设备制造商获得技术支持。“ENABLED”

  e 更换主板。

  10.声卡工作不正常

  a 用AUDIO检测程序检测是否正常。

  b 检查音量调节是否正确。

  c 检查声源(CD、磁带等)是否正常。

  d 检查声卡驱动是否安装。

  e 检查喇叭及麦克风连线是否正常。

  f 更换声卡板

  g 更换主板。

  11.风扇问题

  a 用FAN 测试程序检测是否正常,开机时风扇是否正常

  b FAN线是否插好

  c FAN是否良好

  d M/B部分的CONNECTER是否焊好

  e 主板不良

  12.键盘问题

  a 用键盘测试程序测试判断

  b 键盘线是否插好

  c M/B部分的CONNECTER是否有针歪或其它不良

  d 主板不良

  13.笔记本光驱常见故障解析

  笔记本光驱最常见的故障是机械故障,其次才是电路方面故障,而且电路故障中由用户调整不当引起的故障要比元器件损坏的故障多得多,所以在拆解或维护光驱设备时不要随便调整笔记本光驱内部各种电位器

  笔记本光驱常见故障主要有三类:操作故障、偶然性故障和必然性故障。

  a 操作故障例如驱动出错或安装不正确造成在Windows或DOS中找不到笔记本光驱;笔记本光驱连接线或跳线错误使笔记本光驱不能使用;CD线没连接好无法听CD;笔记本光驱未正确放置在拖盘上造成光驱不读盘;光盘变形或脏污造成画面不清晰或停顿或马赛克现象严重;拆卸不当造成光驱内部各种连线断裂或松脱而引起故障等。

  b 偶然性故障笔记本光驱随机发生的故障,如机内集成电路,电容,电阻,晶体管等元器件早期失效或突然性损坏,或一些运动频繁的机械零部件突然损坏,这类故障虽不多见,但必须经过维修及更换才能将故障排除,所以偶然性故障又被称为"真"故障。

  c 必然性故障笔记本光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发生的故障,主要有:激光二极管老化,读碟时间变长甚至不能读碟;激光头组件中光学镜头脏污/性能变差等,造成音频/视频失真或死机;机械传动机构因磨损、变形、松脱而引起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必然性故障的维修率不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取决于用户的人为操作和保养及使用频率与环境。

  笔记本光驱常见故障的判断

  1、开机检测不到光驱先检查一下光驱跳线跳正确与否;然后检查光驱IDE接口是否插接不良,如没有,可将其重新插好、插紧;最后,有可能是数据线损坏

  2、进出盒故障表现为不能进出盒或进出盒不顺畅,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是,进出盒仓电机插针接触不良或电机烧毁--可重插或更换;进出盒机械结构中的传动带(橡皮圈)松动打滑

  3、激光头故障故障现象表现为挑盘(有的盘能读,有的盘不能读)或者读盘能力差。光驱使用时间长或常用它看影碟,激光头物镜变脏或老化。

  TIPS:敬告大家千万不要使用市面上销售的一些低价劣质光头清洁盘,因为这些盘的刷毛太硬,反而会刮花物镜,并且还有可能引起静电危害,缩短光驱使用寿命。

  4、激光信号通路故障指的是激光头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是激光头与其他电路信息交换的通道。此处产生故障较多……

  5、主轴信号通路故障一般情况下,主轴电机与其驱动电路是合二为一的,称为主轴信号通路,此电路也由一条与激光信号通路连线一样的连接线连接,只不过股数不一样罢了。由于它与激光头信息通路都是由伺服电路进行信息沟通的。因而,在故障现象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激光头信息通路在进出盒时,其连接线易被拉折而损坏,所以在遇到相同故障现象时应先考虑激光头信息通路故障,再考虑主轴信号通路故障。

  14.笔记本硬盘故障

  同台式机一样,笔记本的硬盘也是出故障最多的配件之一,而故障种类也是非常多。而不同品牌的笔记本,对硬盘故障显示的错误代码也不尽相同。不过大部分的硬盘故障与台式机硬盘故障类似,通过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是硬盘之后,可以参照台式机硬盘的方法进行处理。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06,531.3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