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PEC解码具有图像和声音互锁的特点,因播放时声音正常,据此判定解压电路及之前的电路工作是正常的,故障应在视频编码电路U18(AV3169)及外围电路,见图6。该机视频编码电路选用专用数字视频编码集成电路AV3169(U18)。其工作过程是:单芯片MT1369EE(U3)解码输出视频数据(YOVO~YUV7),分别从U18的11~16、18~19脚输入AV3169内。在U18中,首先将数字视频信号处理成Y、U、V信号,再按PAL/NTSC制式编码要求,编制成亮度数据和色度数据,然后由DAC变换器还原成模拟的复合视频信号Y、红色差分量信号Cr(即R-Y)、蓝色差分量信号Cb(即B-Y),分别从U18的31、33、35脚输出,经低通滤波后输出端口。,视频编码器所需的行、场同步信号分别从21、22脚输入。视频编码器U18所需的27MHz时钟从2脚输入。
首先用试播器测量U18(Y视频输出)、33脚、35脚均无信号输出,而测量U18的11~16、18、19脚输入的视频数据信号(YOVO~YUV7)正常。接着检查U18的20脚的场同步信号和21脚的行同步信号也正常,再测2脚有正常的27MHz时钟信号输入,6脚复位信号正常,用于用于控制的23脚(SDA串行数据)、24脚(SCL串行时钟)也无问题。改用万用表测量U18引脚的直流电流压,电源端5、10、22、29、32、36脚有4.82V的正常工作电压,但有跺脚电压不正常,其中电压不正常的引脚上31、33、35脚电压均为0V(正常应为0.6V~1.1V),37脚为0.6V(正常为1.3V),38脚为4.4V(正常为2.6V)、39脚为0.1V(正常为1.3V)、40脚为0.1V(正常为1.3V)。因此,怀疑AV3169内部电路已损坏。但用同型号集成电路更换后故障不变。后测各脚在路电阻,发现40脚对地正、反向电阻比正常阻值小很多,为1kΩ左右,判断该脚外接的贴片电容C136漏电。当焊下C136后再测40脚对地正、反向电阻恢复正常。测取下的C136,其漏电电阻约1kΩ。因不清楚C136的电容量,决定用不同容量的瓷片电容,通过实验来确定去取值。发现本机对此电容的容量要求并不严格,电容量大点小点机器都可以正常工作,播放各类碟片时图像、声音等完全正常,甚至不安装C136也不会对机器的各项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表2视频编码器AV3169实测数据
引 脚 |
电压 (V) |
电阻(kΩ) |
引 脚 |
电压 (V) |
电阻(kΩ) | ||
黑笔测 |
红笔测 |
黑笔测 |
红笔测 | ||||
1 |
1.34 |
5 |
7 |
23 |
4.65 |
0.8 |
0.8 |
2 |
2.20 |
3.8 |
6.2 |
24 |
4.65 |
0.8 |
0.8 |
3 |
4.79 |
0.3 |
0.3 |
25 |
2.09 |
5.9 |
7 |
4 |
0 |
0 |
0 |
26 |
0 |
0 |
0 |
5 |
4.67 |
0.3 |
0.3 |
27 |
0 |
1 |
0.8 |
6 |
3.25 |
4.8 |
6.6 |
28 |
0 |
0 |
0 |
7 |
2.09 |
5.7 |
6.8 |
29 |
4.81 |
0.3 |
0.3 |
8 |
0 |
0 |
0 |
30 |
0 |
0 |
0 |
9 |
2.35 |
5.7 |
6.8 |
31 |
1.03 |
0.07 |
0.07 |
10 |
4.67 |
0.3 |
0.3 |
32 |
4.81 |
0.3 |
0.3 |
11 |
1.19 |
5.3 |
6.6 |
33 |
1.35 |
0.07 |
0.07 |
12 |
1.08 |
5.3 |
6.6 |
34 |
0 |
0 |
0 |
13 |
0.89 |
5.3 |
6.5 |
35 |
1.09 |
0.07 |
0.07 |
14 |
1.13 |
5.3 |
6.5 |
36 |
4.81 |
0.3 |
0.3 |
15 |
1.51 |
5.3 |
6.6 |
37 |
1.31 |
5 |
7 |
16 |
1.36 |
5.3 |
6.6 |
38 |
2.56 |
5 |
6.7 |
17 |
0 |
0 |
0 |
39 |
1.25 |
0.2 |
0.13 |
18 |
0.19 |
5.3 |
7 |
40 |
1.26 |
5 |
7 |
19 |
1.32 |
5.3 |
7 |
41 |
0 |
0 |
0 |
20 |
4.62 |
5.3 |
7 |
42 |
0 |
0 |
0 |
21 |
4.30 |
5.3 |
7 |
43 |
0 |
0.8 |
0.8 |
22 |
4.65 |
0.3 |
0.3 |
44 |
0 |
0.8 |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