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单元电路介绍 > 其它电路
高速数字系统的串扰问题分析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09-04-23 13:30:14




    以下是保持其他设置不变,考察线间距的改变对串扰的影响。分别设置线距为5 mil,15 mil,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当线间距为5 mil时,近段串扰峰值为153.23 mV,远端为99.46 mV;而线间距为15 mil时,近端串扰峰值为33.40 mV,远端为40.49 mV。可见随着线间距的增大,无论是近端还是远端串扰都将减小,当线间距大于等于线宽的3倍时,串扰已经很小。
2.3 上升时间对串扰的影响
    下面考察上升沿时间的变化对串扰的影响,其他设置保持不变。分别设置驱动器为CMOS 3.3 V MEDI—UM;CMOS 3.3 V FAST;CMOS 3.3 V ULTRA—FAST,仿真波形如图8所示。

 图8(a)中的近端串扰峰值为153.9 mV,远端串扰为46.3 mV;图8(b)中近端串扰峰值为153.2 mV,远端串扰为99.5 mV;图8(c)中近段串扰峰值为153.2 mV,远端串扰为349.9 mV。可见,当上升沿时间缩短时,远端串扰噪声越来越大。对于近端串扰来说,如果与传输线的时延相比,上升时间较短,则近端串扰与上升时间无关;而如果与传输线时迟相比,上升时间较长,则近端串扰噪声与上升时间有关(随着上升沿时间的减小,近端串扰变大)。
2.4 介质层厚度对串扰的影响
    在PCB的叠层编辑器中将介质层厚度分别设置为3 mil和6 mil,其他设置不变,仿真波形如图9所示。

考察以上的仿真波形可知,当介质层厚度为3 mil时,近端串扰峰值为153.2 mV,远端串扰为99.5 mV;当介质层厚度为6 mil时,近端串扰峰值为277.3 mV,远端串扰为163.9 mV。可见,随着介质层厚度的减小,串扰也将变小。

3 解决串扰的方法
    串扰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普遍存在,通过以上的分析与仿真,了解了串扰的特性,总结出以下减少串扰的方法:
    (1)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走线之间的距离,减小平行走线的长度,必要时采用jog方式走线。
    (2)在确保信号时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上升沿和下降沿速度更慢的器件,使电场和磁场变化的速度变慢,从而降低串扰。
    (3)在设计走线时,应该尽量使导体靠近地平面或电源平面。这样可以使信号路径与地平面紧密的耦合,减少对相邻信号线的干扰。
    (4)在布线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在串扰较严重的两条信号线之间插入一条地线,可以减小两条信号线间的耦合,进而减小串扰。

4 结 语
    串扰是信号完整性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系统的时序、降低噪声容限,导致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介绍了高速电路中串扰产生的机理,并通过仿真对串扰进行分析,得出串扰的大小与影响串扰相关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减小串扰的方法,对于在高速高密度的电路设计中解决串扰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推荐阅读

图文阅读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87,527.3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