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或电子装置在运作期间,因电磁波所产生的电磁力会干扰其本身和其他装置的正常运作,影响性能,甚至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这些装置具有电磁干扰(emi)性,它们在完成功率传送和满足对各种各样电能形式变换需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辐射及非正弦波信号,造成电磁干扰。表现在两方面:(1)向电网注入整倍数于基波频率的谐波电流分量,造成电网电压产生畸变;(2)对电气、电子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emi信号,这些emi信号可以以电磁幅射形式发射出去,也可通过电缆或电源线进行传导。电磁兼容(emc)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电磁兼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刺激了对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一些发达国家在emc技术的研究、标准的制定、emc测试及认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欧共体成员国关于emc法律性指令(89/336/eec指令)颁布以来,各国政府开始从商贸的角度考虑emc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emc标准及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工作,我国虽然在emc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也正加紧工作,以跟上国际emc工作的步伐。89/336/eec指令从1996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所有投放市场的电工电子产品,均须按照lmc指令的要求进行emc认证。认证合格后,贴上ce标志。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从事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有两个技术委员会,即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即iec,是“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和第77技术委员会(tc77)。其中cispr负责制订频率大于9khz发射的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tc77负责制订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态发射及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抗扰性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tc77制订的国际标准是iec61000系列。我国的emc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从60年代开始起步,对应于clspr成立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应tc77成立了“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并于1993年正式发布,1994年开始实施《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随着emc标准化工作的进行,emc认证也将是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标志。
在认证标准的等级体系中,由瑞典制定的认证标准tco99是最高级别的标准,它包含了多项内容,是目前最全面的认证标志。我国加入wto后,要把电子产品销往国外,不但要了解有关emi标准,还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才能得到产品的emi认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它们符合emi标准。本文讨论了tco99、fcc、vde、cispr等emi标准,研究了测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用这些标准。电磁波的划分如表1所示。
tco99标准
tco99涉及到环境、人体生态学、 废物的回收利用、电磁辐射、节能以及安全等多个领域。通过tco99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环保的要求,产品中不能含有对人体神经系统及胚胎组织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镉、汞等)以及化合物(如含有氯和溴的阻燃材料等)。在节能方面,要求电子和电气设备在一定的闲置期后应能自动降低功耗进入节能状态,并且要求产品具有较短的恢复时间。对环境检测时测量器所显示的人体标准是:(1)安全区:0.1毫高斯以内;(2)小心区:0.1~3.0毫高斯;(3) 危险区:3.0毫高斯以上。
人类的照射限值标准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