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高频(RF)系统中采用的功率放大器类型主要有固态电路和真空管两种[1]。前者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作为放大元件,多级并联实现较高功率传输,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优点,但其工作频率容易受到限制。真空管主要有四极管和束调管两种,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电子流的作用获得信号放大,真空电子管造价低、承受负载的能力强,允许负载在较大的范围变化,可以不使用环流器,线性度也优于普通的晶体管,适合于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但也具有体积大、功耗大、寿命短、需要高压电源和较大的推动功率等缺点。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研发的CYCHU-10高频系统,中心频率为101 MHz,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10 kW,考虑到固态放大电路的频率以及负载能力的限制,这里采用四极管作为末级放大电路。
本文参考数据手册,选用适当的经验公式为四极管建模,在得到与厂家测试数据一致的仿真结果后,调整其工作状态,得到实际应用中的特性曲线。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输入和输出匹配网络,建立完整的四极管功放电路模型,并仿真分析出有信号激励下的输出波形。
1 四极管建模
1.1 四极管简介
首先被用于无线电通讯领域中的是三极电子管。尽管三极电子管发明后,使无线电通讯、广播等产生了质的飞跃,但其性能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栅极和阳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过渡电容,用于高频放大时,将产生自激;其次是其放大倍数很难达到100倍以上。
四极管[2]就是在三极管中的板极(或阳极)和栅极之间引入屏栅极,加恒定的正电位,并以较大的电容与阴极相连,使其在高频时处于阴极电位,保证完善的屏蔽作用。根据屏栅极的作用,帮助电子流加速飞向阳极,其必然带有正极性电压,为了使其尽量少吸收电子,只对电子流加速,一般屏栅极电压都低于阳极电压。典型四极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阳极电流以非线性的方式受控于栅极电压,相对于阴极来说,栅极处于负电压以防止其吸收电子带来热耗散。按照电子管在电路中的接法,可以分为共阴极和共栅极两种,其输入输出回路采用分布参数的谐振腔,起到选频的作用。阳极的散热方式常选用水冷或者风冷。其工作方式也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2 四极管参数选取
高频系统的电子管末级功放选用Eimac公司生产的水冷四极管101 M,工作方式为甲乙类(接近乙类),采用阴地接法,要求最高可输出10 kW的连续波。
综合比较后,选取以下经验公式[3]建立四极管模型:
2.3 四极管模型仿真
根据上节所得到的各个参数,建立仿真模型的简图,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