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2可以看出,该建筑物内由外到内按照顺序划分为:FA1为直击雷的非防护区;FB1为直击雷防护区;FA2则为第一防护区;FB2为第二防护区。直击雷非防护区FA1的划分:该区域内的各对象会承受直击雷,流过全部电流,而雷电的电磁场并没有衰减。该区其实是房屋顶部及上部没有受到避雷网所保护的部分。直击雷防护区FB1的划分:该区域的各对象不会受到直击雷的侵入,但是雷电的电磁场也未衰退,该区域为建筑物顶部及上部避雷网的保护部分,防雷措施所采用的是避雷网和接地装置。第一防护区FA2,在该区域内的各对象不会受到直击雷的侵入,并且雷电流在该区域会有所分流,如果设置相应的屏蔽,那么电磁场作用就会相应地衰退,其实现代的钢筋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屏蔽。由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其实位于房内,雷电流分散至各引下线。该区域主要的防雷措施就是等电位连接和浪涌防护器,其中等电位连接的位置就在FA1及FA2的交界,而浪涌防护器则接在FA2的入口。第二防护区FB2由图可知其实际位于楼内某防雷及防电流涌要求较高的监控室内,如果雷电的电磁脉冲需要进一步减少,那么该区域就采用次级浪涌防护器以及机房屏蔽;如果仍需再做减少,则需要再划分防雷分区。
(2)防传导侵入。雷电通过传导经过电阻性耦合最终侵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电源系统以及信号传输通道,因此要针对这两部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电源系统的防护。针对低压电源系统所采取的防雷措施通常采用三级防护方案,即将电流逐层分流、降低残留电压以及对控制系统的用电设备加以保护。一般电源浪涌防护器主要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气体放电间隙避雷器以及组合避雷器等。
2)信号系统的防护。引入或者引出机房的信号电缆需要穿过金属钢管,并保证金属钢管接地良好,对信号系统的线路可起到屏蔽的作用,以减少或者防止直接雷击以及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还可把线路进行埋地敷设,同样可进行防雷击保护。此外,在各种信号线及网络数据线进出机房时,可以在设备端安装SPD,按照实际的面线长度,在信号线及数据线的一头或两头安装SPD。总之针对控制系统输入及输出信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3)电源及信号避雷器的安装。在电源及信号系统中可以采取以下避雷措施:在UPS电源的前端设置单相串联电源浪涌保护器,在中继器通信线路和计算机主机间,设置数据信号电涌保护器,在电流信号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把中继器和主机的通信线路换为光纤,并将其固定钢索进行可靠接地。而监控室与其他受控单位间的通信网络线,尽量敷设金属电缆。
(4)等电位保护。电子设备的机柜机架、金属外壳、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的防静电接地端、安全保护接地端、浪涌保护接地端等,在同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相连接时,均需采用最短的距离。控制系统的等电位连接,通常分为“S型星型结构”以及“M型网状结构两种”,其中在控制系统中设备较少或者进行局部控制时通常采用S型星型结构,而在相对较大的控制系统中则采用M型的网状结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式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防雷措施有多种,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室外的网络布线尽可能采用光纤通信介质,假如采用电缆则要避免架空走线,应采取地埋式敷设电缆。而信息中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其选位要充分考虑防雷安全,通常可以选择建筑物的边角或者顶部位置。此外,防雷系统的施工设计具有专业性,所以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核机制。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