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面临电池的限制,但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依然纷纷踏上了电动车之路,从老牌车企一汽、上汽,到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造零部件起家的万向、入选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众泰……而这些企业所生产的电动汽车,不管是家庭乘用车还是大型巴士,都宣传具备不亚于燃油车的性能,以及更好的经济性。比如比较出名的比亚迪E6,航程300公里,百公里耗电19.5度,售价将近40万元。
但在杨裕生看来,要求电动车具备和燃油车相同的最大速度、续航里程、加速时间等性能,还要具备快速充电的性能,这实际上都是不现实的。将标准提得高,表面上看是维护电动车,其实是在害它,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郭孔辉教授曾绘制过一张关于电动车车重、车速、里程、电池的坐标图,根据这张图的计算,按照目前电池能达到的比能量,电动汽车最合适的速度最高为10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150公里。
“由于目前电池技术本身的限制,即使是先进的锂电池,其比能量依然有限,要想跑得快、跑得远,就必须增加电池数量,电池增加了,车身重量就增加,就又要增加电池数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随着电池数量的增加,散热也更加困难,危险性也增加了。”杨裕生表示,让电动车去和同样卖三四十万元的中高档燃油车竞争,市场竞争力肯定不行。
微型代步电动车是现阶段可行方案
在杨裕生院士看来,目前主流电动汽车存在的效费比低、安全隐患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汽车)太大、(要求)太高。
而解决之道则是发展微型、小型代步电动车。“它的目标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升级换代产品,能够遮风挡雨,主要用于城市内的代步出行需求,不要求它能跑几百公里。”杨裕生表示,这类车子由于自身轻小,对电池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廉价成熟但比能量低的铅酸电池,也能使用比能量高、价格也较高的锂电池。采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最高时速大约5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100公里,微型车百公里耗电5—6度,小型车百公里耗电8—10度,价格不超过5万元;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含电池重量不超过800公斤,120公斤的电池,一次充满电可跑200公里,价格低于8万元。不需要快速充电能力,可以在夜间使用低价的“谷电”。
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表示,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与海外汽车巨头依然还有差距。中国电动车企业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路线,即发展技术要求低、进入门槛低、同时没有技术壁垒的市场,尽快将企业做大做强。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低收入人群对于廉价电动车的需求很高。如果发展低速小型电动车,满足人们的代步需求,将会有很好的产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