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视频处理电路
1.亮度控制电路
行变T402(4)脚产生的脉冲电压经R731限流、D707整流、C711滤波后得到一负电压,经R730送到显像管栅极(G1),如上图所示。另外.G1电压的高低还与Q712的导通程度有关。
调节亮度时,IC101(18)脚输出占空比变化的脉冲,经R146、C124平滑滤波后控制Q709的导通程度,在R727的作用下,Q712的导通程度随之改变,使加到G1极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节画面亮度的目的。
2.视频静噪电路
为了防止开机或显示模式转换瞬间,图像行、场不同步,该机没置了视频静噪电路。
在开机或显示模式转换瞬间.因主机不能及时送出行、场同步信号,ICl01(34)脚(静噪控制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电压,经R725、R715分压限流后使Q711导通,Q712因无e极电压而截止,此时G1电压最低,即负压达到最大,此时电子束截止,实现视频静噪。
当主机输出正常的行、场同步信号时,Ic101(34)脚输出低电平,Q711截止,不影响Q712的工作状态。
另外,当彩显处于节能状态时,IC101(34)脚为高电平,G1极负压最大,黑屏,从而降低整机功耗,达到节能目的。
3.对比度控制电路
调节对比度时,Ic101(17)脚(对比度控制端)输出占空比变化的脉冲,经R156、C122平滑滤波,R154、R153分压限流,由Q107倒相放大后加到Ic801(56A366-1,视频前置放大Ic)(12)脚,如中图所示。IC801根据(12)脚电压值的高低,改变R、G、B输出的幅度值,达到对比度凋节的目的。
为了-避免显像管束流过大,该机在对比度控制电路中设有束流控制电路。当图像亮度过大时,即电子柬流过大,行变T402(13)脚电压下降,Q816因基极电压下降而导通加强,则IC801(12)脚电压下降,IC801输出R、G、B信号幅度值下降,图像亮度下降,从而对电子束流进行限制。
4.行、场消隐电路
Icl01(37)脚输出的场同步信号经R661限流、Q605倒相放大后,经R663、D661加到Q702基极,如下图所示。同时,IC601(3)脚输出的场逆程脉冲经R711、R710分压限流后也加到Q702基极。上述两种信号经Q702倒相放大后,得到与场逆程脉冲对应的负极性场消隐脉冲,经C714耦合至G1极,使场逆程期间的G1电压下降,截止电子束,消除场回扫线。
同理,行逆程脉冲经C706、R‘737耦合及Q703倒相放大后,得到与行逆程脉冲对应的负极性行消隐脉冲,经C714耦合到G1极,消除行回扫线。
5.视频前置放大与输出
该机视频前置放大由IC801(56A:366—1,与LMl203同)为核心组成。
主机显卡输来的R、G、B信号经连接器P801、匹配电阻(R801~R803)、耦合电容(C803-C805)分别送至IC8014、6、9脚。同时,Ic801(11)脚输出的2.5V基准电压分别经R804~R806送至Ic801(4)、(6)、(9)脚。使这三脚电压保持在2.3V左右。
Ic101(38)脚输出的行同步脉冲经Q470、Q802放大后,经R815送至IC801@脚(钳位脉冲输入端),随即IC801R、G、B视频通道钳位电容端(即(5)、(8)、(10)脚)建立直流电压,IC801(25)、(20)、(16)脚输出放大后的R、G、B信号,分别送往视频输出电路。
另外,Q802集电极的脉冲电压还作为行消隐脉冲送至视频输出电路,避免屏上出现行回扫线。
IC801送出的R、G、B信号分别由各自的视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驱动三阴极KR、KG、KB。下面以R基色放大器为例加以分析。
Q804、Q807及其外围元件组成串联负反馈电流放大器,Q804为共发射极放大器,以提高电压增益;Q807为共基极放大器,用以展宽频带。R信号经共发一共基放大后,再由Q810、Q811组成的推挽放大电路放大.最后由C832、R844送到KR极。
提示:IC801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还需(14)脚输入钳位脉冲,否则黑Ic801(5)、(8)(10)脚电压为0V,三基色放大电路均不工作,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