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IGBT驱动电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IGBT是MOSFET管与双极晶体管的复合器件,既有MOSFET易驱动的优点,又具有功率晶体管电压、电流容量大等优点,其频率特性介于MOSFET管与功率晶体管之间,可正常工作于数十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为了让IGBT安全、可靠地工作,其栅极应连接与之匹配的驱动电路。
1.驱动电路的要求简介
(1)合适的栅极驱动电压
栅极正向驱动电压的大小将对电路胜能影响重大,必须正确选择。当正向驱动电压增大时,IGBT的导通电阻下降,则导通损耗减小。如果正向驱动电压过大,易造成IGBT损坏;若正向驱动电压过小,易使IGBT退出饱和导通区而进入线性放大区,IGBT易过热损坏。通常,UGe取值为12V~18V,典型值为15V。
另外,为了防止由于关断时浪涌电流过大而使IGBT误导通,在IGBT关断时,可给栅极加上一定的负偏压,以提高IGBT的抗干扰能力,该负压通常取-10V~-5V。
(2)足够的驱动电流
由于IGBT的三极间存在着较大的寄生电容(数千皮法),在驱动脉冲电压的上升及下降沿期间,存在较大的充放电电流。为了满足其导通和关断的动态要求,则要求其栅极驱动电路要具有一定的峰值电流输出能力,使IGBT在正常工作及过载情况下不致于退出饱和导通区而损坏。
(3)合适的开关频率
虽然IGBT的快速导通与关断有利于提高工作频率,减小开关损耗,但在大电感负载下(如电磁炉、大功率电机等),IGBT的开关频率不宜过大,因为大电感会在快速导通和关断期间产生很高的尖峰电压,极有可能造成IGBT或其他元器件损坏。
2.常见的IGBT驱动电路
(1)推挽式
该类驱动电路的输出级采用互补推挽输出方式,如图8所示。该方式能有效地降低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提高其驱动能力,从而达到加速IGBT的导通与关断的目的。
(Z)脉冲变压器式
该方式是利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由次级感应电压直接驱动IGBT,如图9所示。由于变压器具有阻抗变换与隔离作用,所以这种驱动方式不仅简化了驱动电路,还解决了驱动电路的供电与 IGBT不共地的连接问题。
四、IGBT保护电路
由于IGBT多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状态,一旦损坏(通常表现为三极间击穿),极易导致前级驱动电路件多元件连带损坏,因此对IGBT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普遍使用的IGBT模块,就是将IGBT、驱动电路与保护电路合为一体。
1.栅极保护
如果加在IGBT的G、e极间电压超出其额定值,或者驱动电路出现高压尖峰,这时易损坏IGBT,因此在IGBT的栅极应当设置栅压限幅电路,通常采用在G、e极间接上一只稳压二极管D1(稳压值通常为18V~20V),或接上两只反向串联的稳压二极管D1、D2,如图10所示,D1、D2的稳压值应分别略高于驱动电路输出的正、负栅压。
另外,若IGBT的G极悬空,在其c极与e极之间加_L电压,由于G极与c、e极之间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G极电位升高,c、e极间有电流流过,可能会使IGBT发热甚至损坏。再者,在IGBT关断期间,G极电压易受电路寄生元件的干扰,使IGBT误导通。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应在IGBT的G、e极间接一只数十千欧姆的电阻R,且R应尽量靠近G极一与e极安装。
2.过流保护
IGBT因其饱和压降低和工作频率高等优点而成为大功率开关管的首选,但IGBT和晶闸管一样,其抗过载能力不强,因此需给IGBT安装过流保护电路。
过流保护方式有软关断和降栅压两种。软关断是指在过流和短路时,直接关断IGBT。由于这一方式的抗干扰能力差(因为电路一旦检测到过流信号就关断,很容易发生误动作),故在实际中很少采用。
在降栅压方式中,通常会设有固定延时电路,是指在检测到IGBT过流时,立即降低栅压,IGBT仍维持导通,但导通电流会被限制在一个较小范围内,避免IGBT过流损坏。一旦降栅压保护启动,若延时后过流故障依然存在,则关断IGBT ;若故障消失,则IGBT栅压自动恢复为正常值,这样可大大增强IGBT的抗干扰能力。
图11是采用降栅压方式的过流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时,因故障检测二极管VD 1的导通,将a点的电压钳位在稳压二极管VZ1的击穿电压以下,三极管VT1截止。当电路发生过流和短路故障时,IGBT的C、e极间电压(Uce)上升,a点电压随之上升,升到一定值时,VZ1击穿,VT1导通,b点电压下降,电容C1通过电阻R1充电,当电容两端电压升到约1.4V时,三极管VT2导通,IGBT的G极电压随电容两端电压的上升而下降。通过调节C1的容量,可控制电容的充电速度,进而控制UGe的下降速度。当电容两端电压上升到稳压二极管VZ2的击穿电压时,VZ2击穿,UGe被钳位在一固定值上,降栅压过程结束。同时,光耦导通,输出过流信号。
如果在延时过程中,故障现象消失了,则a点电压降低,VT1恢复截止,C1通过R2放电,d点电压升高,VT2也恢复截止,UGe上升,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IGBT导通时,由于电容C2有一定的延时时间,IGBT管的Uce从高电压降为导通压降,过流保护电路不动作。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过流保护电路与IGBT直接连接,且多为热地供电系统(这部分电路常称为主电路),而驱动信号形成电路多处于冷地供电系统,这两部分电路常采用高速光耦进行隔离,如图12所示。
正常工作时Q3、Q4均处于截止状态。当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截止,A点电位为高电平,Q5导通,B点电位为高电平,Q2导通,Q1截止,IGBT的G、e极电压被Q2、R1、D1、D2、D3钳位在+15V、IGBT能够快速导通。在此期间,由R8、、C2组成的延时电路使Q4保持截止状态。虽然C2的两端电压按充电规律上升,但由于IGBT已饱和导通,且导通压降很低,在D9的钳位作用下,C点电位为低电平,所以在IGBT正常导通时,Q3、Q4均处于截止状态。当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光耦导通,A点电位为低电平,Q5截止;B点电位为低电平,Q2截止,Q1导通,IGBT的G、e极电压经Q1、R1、D1钳位在-5V,可使IGBT快速关断,此时D9反向关断,阻止主电路高压窜入控制回路。在IGBT关断期间,C2两端电压通过R6放电,使C点电平更低,所以在IGBT关断期间,Q3、Q4总处于截止状态。
当发生过流时,IGBT的G、e极间电压升高,此时D9反向关断,于是C点电压随C1充电电压的上升而增加,当过流现象持续约15Rs时,C点电压使稳压管D6导通,Q3随之导通,经Q3、D4、D1将IGBT的G、e极间电压降至10V左右。若C点电压在10μs之内又恢复到低电平,则Q3截止,电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若过电流现象持续10μs以上,则C点电压继续上升,从而使稳压管D5导通,Q4立即导通,D点电位为低电平,Q1导通,由于C1的放电作用,则IGBT慢速关断。同时,E点电位经由两个与非门组成的RS锁存器锁定在高电平,高速光耦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此时,IGBT的G、e极间电压将被锁定为一5V,IGBT处于可靠地关断状态。在过流保护启动后,只有将故障排除,再通过闭合复位开关,才能重新解除过流保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