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故障检修
1)观察IC引脚焊点是否有虚焊或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实践表明,由于贴片IC体积小,散热条件差,引脚焊点出现裂纹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有,应补焊。
2)检测IC输入端电压,看是否在正常输入电压范围内。若无电压或电庄偏高或偏低,应检查输入电压的提供电源。
3)对于可调式多端可控输出IC,应检查输出控制端电平,看是否为满足输出条件的低电平或高电平(该电平一般是通过电阻或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截止来提供)。若不是满足输出的电平,应检查电平提供电路。
4)若上述第二步检测已确认IC输入端电压正常,可在输出端并接一只电压表,在输出回路串入一只电流表后开机,迅速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若电压表读数超出或低于正常值(注:此时尽管输出电压过低,但电流表读数却很小),则表明该IC有输出过压或欠压保护功能,应检查输出电压调整(反馈)端外接分压电阻。
5)若上步检测,发现电压表读数瞬时偏低,且电流表同时超出IC的最大电流输出值,则表明无输出很可能是IC内过流保护电路动作所致,应检查输出端的电压滤波电容是否短路或严重漏电;若正常,说明该DC/DC变换IC的负载存在短路故障,应作进一步检查。
6)若第四步检查中发现电流表读数为零,则表明故障在IC本身或其外围元件。对于不可调固定电压输出的三端IC,可基本确认IC已损坏,应予更换。对于多端输出可控、可调IC,可人为从电压输入端外接一只10kΩ~20kΩ电阻至输出电压调整端(反馈端),再查输出端电压。若有输出,则是外接上拉(接输出电压正极)分压电阻,存在开路或虚焊,应予检查更换【此举是为了确定无输出是否因输出电压调整端(反馈端),外接分压电阻开路,而引起有输出过压或欠压保护功能的IC,由于保护电路动作而无输出】;若仍无输出,应考虑更换IC。
7)若上步查得输出端电压仍为零,对于有软启动端或振荡频率控制端外接电阻、电容的IC,应用替换法检查外接元件(尤其是电容),然后试机看输出端是否有输出。若恢复输出,表明是上述元件损坏。若无效,很可能是IC已损坏,应予更换。
2.输出电压偏高或偏低
(1)排除空载或输出过流的前提下分析
1)对于输出电压不可调的三端IC,可能是接地不良或接地端电阻变值,通常引起输出电压过高(许多三端IC,通常是接地端不直接接地,而是串联一只电阻后再接地,依靠改变电阻阻值大小来改变输出电压,一般是所串电阻阻值越大,输出电压越高,反之亦然)。
2)对于输出电压可调的多端IC,可能是反馈端或基准电压端上拉或下拉电阻变值。若输出电压升高,可能是上拉电阻阻大或下拉电阻变小。反之,若
电压降低,可能是上拉电阻变小或下拉电阻变大。
3)对于通过脉冲频率控制输出的IC,可能是频率控制端(比如LTC3646⑦脚、TPS54319⑧脚)外接定时电阻变值,使开关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输出电压改变。
4)对于有自举端的IC,可能是自举端(比如MP1582⑧脚、TPS54332①脚)外接自举电容失效或漏电,致使IC内的功率放大级不能正常工作,导致输出端
电压降低。
5)对于通过外接功率管输出的IC(比如RT8100,LTC1147),当外接功率管内部压降过大,会引起电源内阻过大,导致输出电压过低,同时伴有输出电压不稳。
6)IC内部基准电压或脉宽控制电路损坏。
(2)故障检修
1)若输出电压偏低,可手摸IC外壳,若未感觉烫手,即可排除IC输出过流所引起的电压偏低的可能;反之,应检查输出电流是否过大,而导致输出电压偏低(指无输出过流保护功能的IC。
2)对于三端固定电压输出IC,在排除输出过流、接地不良或接地端电阻变质的前提下,说明IC内部基准电压或脉宽/频率控制电路损坏,应予更换。
3)对于输出电压可调的多端IC,无论输出电压偏低还是偏高,应检查反馈端或基准电压端上拉或下拉电阻是否变质。若检查未见异常,可进入下步检查。
4)若是通过改变脉冲频率控制输出的IC,应检查频率控制端外接元件是否正常。尤其是电容,最好用替换法检查。
5)若是有自举电压端的IC,应用替换法检查该端外接自举电容是否变质。
6)对于通过外接功率管扩流输出的IC,也可用替换法检查外接功率管是否变劣,外接功率管不良,通常引起输出电压偏低及输出电压不稳现象。
7)若上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表明IC内部基准电压或脉宽/频率控制电路损坏,应考虑更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