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10 kV及以下配电网及其线损管理现状
1.1配电网现状
安徽省宿州市范围内配电网设施总体健康水平不高,部分线路存在漏电现象。虽然近年来国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和省内其他公司一样持续不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但至20巧年年底,2009年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县公司农村10 kV线路和公用变台区改造面仅分别为23.3%和31.2%,改造比例相对较低。在全市2009年以来一直未曾改造过的362条农村10 kV公用线路中,部分支线还存在截面积偏小导线。这些线路大多建成投运于15年前,部分存在铁附件锈蚀、绝缘子老化破损,遇到刮风下雨天气极有可能发生导线断落接地漏电情况;在全市2009年以来一直未曾改造过的7 911个农村公用变台区中,户均变压器容量一般在0.5 kVA及以下,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小,部分台区表箱电能表引出线破旧不堪,低压线路搭树及爬墙的现象较多,漏电现象时有发生。
1.2配电网线损管理现状
宿州各县公司农村10 kV线路线损考核部分县公司由运维检修部牵头,部分县公司由发建部或营销部牵头,被考核单位一般包括供电所、配电队,部分单位还对抄表和计量管理单位一并考核;农村公用变台区低压线损考核一般由营销部牵头,县公司考核到供电所,供电所考核到相关班组和个人。2015年度,各县公司农村10 kV线路线损率(含配电变压器损耗)大于3%的线路条数占比近30%。县公司共有12 134台公用变压器,线损率为负值的有556台,占比4.58%;线损率大于7%的有5 159台,占比42.51%。
2 影响配电网线损指标的因素分析
2.1技术层面因素
10 kV线路及公用台区改造面小,设施老化严重、部分高低压线路导线半径偏小、S、,及以上标准的节能型变压器使用比例偏低等。
2.2管理层面因素
(1)高低压线路及配电变压器巡视不到位,导致部分线路下方树障不能得到及时清除。
(2)线损管控机制不完善,部分基层单位配电网线损管理分析会效果不明显,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部分线路或台区低压线损率高的问题。
(3)部分县公司农村10 kV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配置不能同步列人年度配电网技改项目加以实施,导致已投运的补偿设备毁坏不能及时发现维修更换,10kV配电网电压监测调整不能常态定期开展;公变台区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不能及时、动态调整。
(4)高低压用户计量装置失压或断流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与用户协商追补电能量、电费。
(5)营业普查及反窃电工作未能持之以恒抓下去,用户计量表轮换、轮校工作不能规范开展,超期校验轮换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6)近年推行的连片公变台区改造工程,在台区竣工投运后,不能及时完成“户台”对应核查,存在户台不对应,造成部分台区低压线损率过高,而部分台区又存在低压负线损。
3 降损管理对策建议
3.1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提高配电设施健康水平
县公司在编制今后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时应将降损列为重要参考条件,力争3-5年实现农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降损工作目标。
3.2基层供电单位应高度重视降损管理工作
各级基层单位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营业数据及计量装置状态信息,做好线损管理相关统计、分析工作,并在编制年、季、月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时应将线损管理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周期性开展降损管理薄弱环节查找工作,针对性按期制定降损措施,并一级督促一级按期完成降损工作计划。基层单位应定期开展营业普查工作,一般应每半年至一年开展一次。积极推广配电网系统节能设备应用,在推广用户智能型节能电能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标准节能型的配电网控制开关、配电变压器的应用。动态监测公变台区低压三相负荷平衡情况,一般应每季度至半年度动态调整一次。县公司及供电所应持续不断大力开展反窃电工作,加大反窃电工作奖惩力度和有奖举报力度,形成持续不断的反窃电工作高压态势。
3.3完善配电网线损管控机制
县公司发展建设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调度控制中心应各负其责,加大线损管理考核力度;提高线损指标完成情况奖惩额度,充分调动基层员工降损工作的积极性。县公司应指导基层供电所深人开展低压线损分相管理与考核,全面促使配电网线损管理与考核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