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部农村,多数供电企业服务区都地广人稀,用电负荷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其供电低电压现象既有与其他地区相同的地方,又有自己的特色。笔者现结合我地实际谈谈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供参考。
1低电压产生原因
1.1技术方面的原因
(1)配电变压器布点优化不足,供电半径大。部分居民的不配合使得线路建设时不得不迂回绕道,增大了供电半径。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使得原有的配电变压器已不能满足用户用电容量激增的需求。同时,新农村建设使得部分居民搬迁至交通便利地段,使得该地段台区负荷增长较快。
(2)部分台区线径小,老化严重,断线接头较多。部分农村电网线路线径小、断线接头多、老化严重,线路损耗太大,导致供电能力不足。如由于一二期农网改造及后来的农网改造升级都是按农村基本生活用电(照明用电)设计线路,多数选用了LGJ-25导线,甚至有LJ-16导线作主干线的情况。在线路老化与断线接头后,线路的电阻增加,造成的压降随之增加。
(3)部分台区负荷三相不平衡严重。三相负荷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新农村建设农民搬迁;二是在规划时部分区域未采用三相出线。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电压损耗增加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引起配电变压器出口重负荷相电压下降;二是增加线路压降。配电变压器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状态下运行,在低压侧产生零序电流。对于星形接线的配电变压器来说,其高压侧无中性线,高压侧不可能有零序电流,低压侧零序电流产生的零序磁通不能抵消。所以,零序磁通只能从配电变压器的油箱壁及钢铁构件中通过,磁滞和涡流导致钢铁构件发热,造成配电变压器散热条件降低,温升增高,严重时损坏配电变压器绝缘,烧损配电变压器。同时,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引起中性点位移,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电压不平衡且重负荷相电流大,线路压降大。
(4)无功补偿不足,低压配电变压器基本无无功补偿手段。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小工业用户的增多,电网的功率因数比较低,尤其在高峰时段不能满足要求。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小设备容量和功率损耗、稳定电压和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中提高输电稳定性和输电能力以及平衡三相负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限制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相应就减少了线路的电压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的电压质量。
(5)季节性负荷变化明显,导致低电压。每到农忙季节、高温季节、寒冷季节农户会集中用电,以电灌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农副产品加工用电、空调器用电等为主。而在用电淡季,主要以照明负荷为主。这样造成峰谷负荷差距明显,在高峰负荷季节配电变压器过载运行,在低谷负荷季节配电变压器“大马拉小车”,造成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严重,电压质量不高。
1.2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是电压监测点偏少,监测手段有限;二是生产运行调压管理不到位,配电变压器调挡不合理,设备巡视不够;三是营销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负荷预见性不够、低压用户接电方式不合理、三相负荷不平衡等方面;四是电压无功管理水平不高;五是忽视分布式电源的管理等。
2 低电压治理措施
2.1实施台区分容,缩短供电半径
实施台区分容,缩短供电半径是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措施。每年迎峰度夏之后,运行部门要根据设备负荷测试记录和低电压报修记录,将超重载和出现低电压的台区配电变压器的整改安排到来年的改造计划中。对于出现低电压的台区,如果是由于负荷过大而导致的低电压,要安排台区分容,缩短供电半径。如果新增供电点有困难,可考虑将负荷转移到就近的其他配电变压器。但要考虑2个因素:一是该部分负荷转移过去后会不会导致新的配电变压器超负载;二是该负荷是否会造成新的配电变压器供电半径偏大(城区300 m、农村500 m )。若上述两点有一点不能满足,就必须要实施台区分容,缩短供电半径。
2.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并适当超前。对于380 V线路,县城、集镇和人口密集地区主干线路不小于240mm 2,支干线不小于120 mm2,其他地区主干线不小于95 mm2,支干线不小于50 mm2。中性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220 V主干线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50mm。
2.3新增配电变压器布点
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实现“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是解决西部农村低电压问题的根本措施。新增配电变压器布点主要涉及新增配电变压器容量、位置与型号的选择,新建线路的规划,以及供电方式的选择等。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施工周期长,需要供电公司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由于每年的农网改造资金有限,不可能大面积实行。在改造过程中,可能造成三相负荷不平衡等情况,需要调整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