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诊断软件设计中的难点分析
实现此故障树诊断法,首先在表单上画好所有的树状图,初始化时,先设定全屏所有对象的可见性VISIBLE=.F.,然后根据每个按钮、询问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按下此按钮时要执行的动作(CLICK属性)。例如:某一个按钮按下时,执行程序:
thisform.line25.visible=.t.
thisform label11.visible=.t.
2.1.1.1 错选反悔功能的设计
有时,当用户按下一个按钮后,在已显示出了相应的诊断内容后,发现选错了,反悔并回过来按下其上一级或上几级的某个按钮。系统必须允许这种错误的发生,并实现他的要求,即在每个按钮的CLICK属性内加入一些语句,使除了应该显示的内容VISIBLE(可见)外,其余对象的属性均变回VISIBLE=.F.(不可见),这就需要逐条的控制每一对象。例如:已按下右边的按钮,并弹出下一级的内容后,用户反悔,又按下左边的另一个按钮,则系统将右边弹出的内容重新设置为VISIBLE=.F.,隐藏起来,并弹出左边的内容(见图6)。
当用户的诊断完成后,允许实现浏览及打印功能。首先,要判断用户是否已完成诊断,即判断是否有某一条支路的最后结果已显示。若没有则不允许进行浏览。然后,以每步所对应的内容作为一条记录,将此条支路的诊断过程中的全部记录添加到USER.故障字段中,即可实现浏览等功能。编写完每一条支路的添加内容后,既完成了一个表单的设计。
2.1.1.2 诊断记录过程的设计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添加诊断过程记录的设计。最初曾设计为在每个选择按钮中加入一条语句,将该部分的诊断过程以记录的形式添加到表中,但后来考虑到用户可能会反悔,如何辨别已添加的错误记录并删除它,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试验,最后决定采用现有的方法,即不理会用户的诊断步骤,只以其最后确定的那条诊断支路为准。先根据最后结果判断是哪一条支路,然后在确定按钮中将该条支路中的内容进行添加。
2.2 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汽车数据库模块主要包含5个部分:数据库、工作界面、信息检索、打印输出口、系统引导信息处理。数据库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汽车数据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特点。整个系统的构造采用了“树状分支,模块关联,分部构造”的数据库方式,其结构见图7。
与数据库模块相应的,工作界面也采用了交互式的关联调用方式。各工作界面对应相应的数据库,又相互可调用。由于采用了结构化编程,各工作界面以子函数方式出现,既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也使整个系统更为层次分明。整个工作界面网络如图8所示,整个系统的工作环境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在这个工作界面网络中,用户可以简单的在各个部分数据中跳转,而无须自己关心所在的数据库层次,同时,各数据界面均与检索界面、打印界面紧密连接,数据获取更方便快捷。
数据检索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个中心环节。因为,衡量一个数据库系统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检索功能的快速性、完善性。根据汽车数据记录条目量大、数据字段数多、字段占用字节量大的特点,汽车数据库系统采用了视图检索的新方式。通过工作界面获取检索条件,以参数形式传递给视图,利用视图进行检索,再由视图生成检索结果的临时数据表。将临时数据表映射到检索界面中,实现检索结果的显示。这种方式使用了结构化查询(SQL)方式的视图检索,检索条件的传输与判别较为简易,在使用RUSH MORE技术时,能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查询速度。同时,采用生成临时表方式,能大大减少对CPU及内存的占用,加快系统性能。在实际检验中,系统在8个数据库(50000多个数据)中检索298条符合复杂条件关系的记录,仅耗时0.27秒,查询结果令人满意。并且,在系统中还利用了视图的临时表可发送更新性质,增加了检索结果编辑功能。用户可先利用检索界面检索到所需的数据记录,并利用该功能对数据进行修改,发送到原数据表中,更好的实现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