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FPGA作为视频采集控制和图像处理芯片,配置NiosII软核,在FPGA片内完成图像处理和图像显示控制,简化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在FPGA片内编写视频采集时序,并配置NiosII控制软核,模拟视频数据经视频解码芯片输出ITU-RBT.656格式数据送入FPGA,通过时序控制和NiosII软核把视频解码数据依序存储在SSRAM中,并进行裁剪、交织、颜色处理。
关键词: 图像采集;FPGA;NiosII软核;ITU-RBT.656;DVI
视频采集是进行图像及图形处理的第一步,目前视频采集系统一般由FPGA和DSP组成,FPGA作为视频采集控制芯片,DSP作为图像处理与成像控制芯片[1]。随着FPGA技术的发展,片内的逻辑单元越来越多,片内的DSP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可直接在FPGA片内进行图像处理。目前Altera公司的FPGA支持NiosII[2]软核,通过Avalon设备总线挂接自定义模块,编写用户控制程序。本设计通过Avalon总线读取RGB像素值进行像素处理,通过I2C总线初始化视频解码芯片和DVI视频编码芯片。NiosII是一种可配置片内外设的软核CPU,采用RISC精简指令系统,流水线处理技术,用户可自定义Avalon总线外设构成SoC系统,支持32 bit存储宽度,支持DDR2、SSRAM存储器。结合项目,采用TVP5146[3]视频解码芯片,FPGA采集解码数据并进行隔行转逐行、像素裁剪处理、像素YCrCb转RGB、RGB转灰度等处理后,采用NiosII软核配置Avalon总线DVI接口从设备外设,把储存在SSRAM中的视频数据依次送入DVI编码芯片SiI178[4],带有DVI接口的监视器接收解码并显示采集的视频数据。
1 视频采集与DVI成像系统的组成
视频采集与DVI成像硬件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视频解码芯片、FPGA控制芯片、DVI接收编码芯片、SSRAM和Flash组成。硬件系统分为模拟视频信号解码、视频数据采集、图像处理和DVI编码显示3大部分。
模拟视频信号解码由TVP5146芯片组成,该部分主要完成PAL-D制式模拟视频信号解码,输出符合ITU-RBT656[5]且内嵌同步字符4:2:2格式数据供FPGA采集。TVP5146支持NTSC、PAL、SCEAM、CVBS、S-video制式视频输入,具有RGB转换为YCbCr功能。
视频数据采集部分由FPGA控制芯片、SSRAM、Flash、电源芯片、辅助外围电路组成。该部分以TVP5146输出像素时钟作为FPGA采集时钟采集解码后的数据,在系统时钟的控制下,交织乒乓存储于SSRAM芯片,并在帧信号控制下交换存储体。FPGA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II系列EP2C35F672[6]芯片,该芯片具有33 216个逻辑单元,内部RAM高达484 KB,支持NiosII嵌入式处理器,核心电压1.2 V,IO电压3.3 V,具有4个PLL输入,12个PLL输出。Altera的FPGA采用SRAM工艺,掉电就会丢失配置数据,所以外部需要挂接存储配置数据的部件。Altera公司FPGA一般都支持串行被动配置、串行主动配置、JTAG配置,通过跳线选择配置方式,JTAG配置在调试时很方便。串行主动配置一般需要Altera公司的专用配置芯片,在系统上电后主动配置芯片。FPGA配置完成后,NiosII从Flash中读取程序,完成相应的功能。TVP5146采用I2C口配置其工作方式,配置的数据亦存储在Flash芯片中。SSRAM采用CY7C1380D,32 bit数据位宽,2 MB存储空间,3.3 V供电,提供高性能3-1-1-1访问时钟周期速率,最高频率达250 MHz。
图像处理在FPGA片内实现,进行YCbCr转RGB、RGB转灰度、线性插值等处理,DVI编码显示在DVI接收芯片Si178片内完成,在系统时钟的控制下,依照DVI显示时序,控制行、场同步信号,依次把RGB像素送入编码芯片,完成图像数据的编码和传输。Si178具有25~165 M点像素每秒,24 bit模式,I2C编程接口,支持热插拔,兼容DVI1.0标准,3.3 V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