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和彩色电视机一样,控制亮度的基本方法是控制显像管阴极电子的发射。阴极电子发射的越多,亮度越大,反之越小。根据显像管工作的特性曲线可知,发射电子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显像管的栅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在显示器中,栅极电压一般为负电压或者接地,而阴极为正电压,因此二者之间的电位差为负压,该负压越大(即负压的绝对值越小或者负压越接近于0V或者阴极的正电压越小),光栅越亮,反之越暗。
改变栅阴电位差,即可改变亮度。因此,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改变栅阴电位差:一种是把栅极接地,改变阴极电位;另一种是阴极电压不变,栅极接负电压,通过控制电路来改变这个负压的大小。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改变显示器的亮度。但第一种由于栅极电压为0V,调节亮度需要阴极有40V左右的变化范围,所以阴极需要更高的电源电压,对视放管的耐压要求较高;其次动态变化范围大,亮度调节的范围小。因此,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显示器中使甩较少。而栅极接可控负压的方式,由于具有可调范围大(一般可达0~70V)、对视放管耐压要求低(视放供电一般只需80~120V)等优点,被大多数显示器采用。有的新型显示器栅极G1也是接负压,但负压不变,对亮度的改变是通过I2C总线控制显像管阴极直流电位来实现的。
为了保证光栅背景不至于过亮损害显像管以及过暗影响图像显示,新型显示器都设计了亮度自动控制电路,即ABL(Auto BrLghtness Control)电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显像管的束电流变化,来控制对比度,从而来控制显像管的阴极电压,进而改变电子束的强弱,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对光栅亮度的自动控制。ABL的 取样电压来自行输出变压器的ABL绕组,当亮度过大时,显像管的束电流增大,取样电压降低,这样加到视频处理集成电路的对比度控制端电压降低,通过集成电路内部控制,使视频放大集成电路的R、G、B信号输出的幅度减小,使3个阴极电压升高,亮度减小。当亮度过暗时,控制过程相反,控制了过低的背景亮度。
调节加速极G2电压的旋钮,也能改变显示器的亮度。这是我们在维修中为了判断故障范围而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在有的新型显示器中,为了便于接受I2C总线的控制以及提高可靠性,G2电压的形成有一套单独的电路,而且可接受CPU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