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完成后,就进入了60℃~80℃的保温状态。温度控制电路参见图1,热敏电阻与RJ2精密电阻并联后,再与幻1精密电阻串联接地。NTC端子作为控制面板单片机的一个信号输入端,NTC端子的电平也即是电阻RJ1两端电压。热敏传感器(热敏电FE)是一个负温度系数(NTC)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就变小,相反当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变大,见图3。
从图1可知,电饭煲内的温度升高,NTC端的电平也会由于热敏电阻和电阻RJ2并联的总阻值减小而升高。相反,若电饭煲里的温度下降,NTC端的电平也会下降。单片机上有两个门限电压是用于电饭煲保温的,当NTC端的电位小于最小值时,控制器能让继电器吸合而电热丝通电加温,当NTC端的电位高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又会让继电器断开而停止升温。这就是它的保温工作过程,这个过程只有经历完了定时的保压保温过程才会发生的。若是当压力开关还没断开,而NTC端的电压首先是超高了,就会认为是一种空锅加热,进入一种保护电热盘的状态。之前的煮夹生饭就是进入这种控制状态了。为什么呢?从图1可知,热敏电阻与精密电阻RJ2并联,若电阻周2开路,控制器则会显示“E4”报警,若电阻幻2过小,那也就意味着负温度系数电阻的阻值下降不多,并联总阻值也已经变小了,即实际温度不高但也会使NTC;端有较高的电压输入至单片机,从而使控制器按空载通电的情况进行了保护了。这就是煮饭煮不熟,也不会保温的真正原因所在。由此可见,电阻RJ2阻值过小,保温的温度就会低,甚至是煮夹生饭或误进入空载通电的保护状态。而电阻RJ2阻值过大(因为热敏电阻阻值下降得更小才会使NTC端电压升高到设定值)会煮焦饭,如何才能准确算出RJ2的电阻值来呢?其方法是:用500kΩ以上的可调电位器来替代PTC与玛2并联的等效电阻,阻值由大变小慢慢地调,使控制电路进入正常的升温升压状态,而发热元件不要接电源,用手拨动压力开关,模拟完成定时保温保压过程,同时调小电位器阻值,使程序进入60℃~80℃保温阶段。然后反方向调整电位器,使阻值增大,模拟温度开始下降,直至降到60℃,即听到继电器再次接通时,记录好此时刻的NTC端的电压VT60℃,同时测量出此时电.位器的电阻值R T60℃。完成后再调小电位器,模拟温度升高,直听到继电器又断开时,记录此时的NTC端的电压V T80℃,并测量出此时电位器的电阻值R T80℃。电阻值R T60℃是当PTC电阻60℃时的阻值与RJ2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简写为Rt,而PTC电阻60℃时的阻值RPTC可通过参数查表法查出,或用加热电阻实验法实际测出。以60℃时计算阻值为例,因为Rt是匆2与RPTC并联的总等效电阻值,那么,所以。
Rt是指60℃时的电位器阻值,而RPTC也是可以查出的,所以RJ2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本人在高压电饭煲万能板的电源板上,发现了一个同样色环颜色顺序的电阻:棕、棕、黑、棕、棕,阻值按色环看应该是1.1KΩ,本人拿万用表测量核实一下,惊奇地发现阻值显示12kΩ,这让本人恍然大悟,光线不够及有点色弱的情况是很容易看错色环的,12k电阻的五色环颜色顺序应该是:棕、红、黑、红、棕。也就是把第二、第四环的红色错看成棕色,就会误认为是1.1kΩ电阻了。这回灵感一来,让本人确定原来的RJ2电阻也应该是在看色环时犯了同样的错误,阻值应该是12kΩ而不是1.1KΩ。在暂时找不到12kΩ电阻时,就用了一个10kΩ及一个2kiZ的电阻串联。把1.1 kΩ的错误电阻替换下来,这时再通电观察控制板的显示情况,并按下各功能键,一切如新机一样正常。装上外壳煮饭,终于能煮出香喷喷的米饭了。
小结:这个由电阻RJ2变值、开路所引发的“E4报警”故障这样就解决了。维修过程中本人走了不少弯路,主要存在的误区有:
1,把压力开关误认为是双金属片的保温开关,对高压电饭煲原理不理解。
2.色弱,把精密五色环电阻幻2的色环颜色看错,本该阻值是12kΩ,偏差为±1%的电阻,误认为是1.1kΩ的电阻。从而又引发了另一故障:煮夹生饭。但通过这次成功地排除故障,让本人弄明白了电脑型高压电饭煲的工作原理,积累了一点维修经验,从而更加重视观察能力与电路原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编后语:作者的检修过程很有借鉴意义,但其对于Rj2的阻值选择上,却有些值得商榷。
首先对于常用的电阻阻值我们应该熟记在心,虽然文中的1.1kΩ的电阻在标准电阻里面有,但实际应用却很少见到,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就应该怀疑是不是看错了色环或者色环本身颜色区别不明显,在选择阻值时,尽量往常见、常用阻值的电阻去考虑。在实际电阻中,常常遇到棕色和红色不是有明显区别的电阻,这点大家都应该提高警惕。
对于已经开路的电阻,在色环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不妨用小刀刮开外面那一层绝缘物,在露出电阻体之后,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体中间对两端的电阻值,来大致判断该电阻的阻值,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