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利用感觉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视觉、嗅觉和触觉发现故障并确定故障的部位。某些时候,损坏了的元器件会变色、起泡或出现烧焦的斑点;烧坏的器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出故障的芯片会变得很烫。
另外,有时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虚焊或脱焊处。
3. 拔插法
所谓“拔插法”,是通过拔插智能仪表机内一些插件板、器件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如果拔除某一插件或器件后,仪表恢复正常,则就说明故障发生在这里。
4. 元器件交换试探法
这种方法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或有足够的备件。将一个好的备品与故障机上的同一元器件进行替换,查看故障是否消除,以找出故障器件或故障插件板。
5. 信号对比法
这种方法也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其中有一台必须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电阻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
具体的做法是:让有故障的仪表和正常的仪表在相同情况下运行,而后检测一些点的信号,再比较所测的两组信号。若有不同,则可以断定故障出在这里。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
6. 升降温法
有时,仪表工作时间较长或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就会出现故障。关机检查时正常,停一段时间再开机也正常,但是过一会儿又出现故障,这种故障是由于个别集成电路或元器件性能差,高温特性参数达不到指标要求所致。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可以采用升降温方法。
所谓降温,就是在故障出现时,用棉签将无水乙醇在可能出故障的部位抹擦,使其降温,观察故障是否消除。所谓升温,就是人为地把环境温度升高,比如将加热的电烙铁靠近有疑点的部位(注意,切不可将温度升得太高以致损坏正常器件),试看故障是否出现。
7. 骑肩法
“骑肩法”也称“并联法”。把一块好的集成电路芯片安装在要检查的芯片之上,或者把好的元器件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与要检查的元器件并联,保持良好的接触。如果故障出自于器件内部开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排除。
8. 电容旁路法
当某一电路产生比较奇怪的现象,例如显示器上显示混乱时,可以用“电容旁路法”确定有问题的电路部分。例如,将电容跨接在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端;将晶体管电路跨接在基极输入端或集电极输出端,观察对故障现象的影响。如果电容旁路输入端无效,而旁路它的输出端时,故障现象消失,则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级电路中。
9. 改变原状态法
一般来说,在故障未确定前,不要随便触动电路中的元器件,特别是可调整式元器件更是如此,例如电位器。但是,如果事先采取复位参考措施(例如,在未触动前先做好位置记号或测出电压值或电阻值等),必要时还是允许触动的,也许改变之后,故障会消除。
10. 故障隔离法
“故障隔离法”不需要相同型号的设备或备件做比较,而且安全可靠。根据故障检测流程图,分割包围逐步缩小故障搜索范围,再配合信号对比、部件交换等方法,一般会很快查到故障所在。
11. 使用工具诊断法
利用维修工具和测试设备对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元器件进行测试、分析、判断。测试观察的内容主要是:信号波形、电流、电压、频率、相位等参数,根据这些所得信息进行故障诊断。
12. 直接经验法
维修人员经过一定时间的维护实践,对于所使用的仪表系统已比较熟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楚什么部位有什么特征,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常常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凭借维修经验,找出故障并迅速排除。
13. 软件诊断法
“软件诊断法”也是智能仪表的一种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通常智能仪表都是具有故障自动诊断功能,这是由预先编制的软件程序实现的。
三、故障的处理方法
上面介绍了故障诊断的一些方法,但诊断出故障的准确部位只能说是完成了维修工作的一大部分,剩下的 10%的任务是修理工作。即便是这一小部分工作,如果不加以重视,也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是功亏一篑。本文主要介绍一些智能仪表修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任何电子产品的修理也是适用的。
1. 去除被替换元器件
如果已经诊断出某个元器件已经损坏,或者怀疑它有问题,就要把它从原位置上取下来。这一工作对于两个接线端或者带插座的集成电路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那些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芯片或者多头的元器件,如三极管、继电器、电阻排等,就绝非易事。要拆除这类元器件一般可用下面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