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显示器检查,除这两个管子和保险丝外,其他元器件未见损坏。更换保险丝和场效应管以后,通电试验开关电源工作正常,看来故障点应在行输出电路上。在更换了行输出管(使用功率较大的BU2527AF)后,为了便于测量行管的电流,在B+电路中临时串联了一个2Ω/3W的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可以算出行管的电流,比直接测量电流方便。连接PC机通电后发现,彩显的屏幕能显示图像,但有比较严重的枕形失真。测量行管的电流为850MA,而且还在不断地上升,很快达到了1000MA,行管非常烫手,估计温度超过70℃,只得赶快关机。15英寸彩显行管电流一般在350MA左右,现在比正常值大了一倍多,可能是造成行管损坏的原因,行管击穿后开关电源的负载过重进而使场效应管热击穿损坏,保险丝也因此烧毁。引起行管电流过大的原因有多种,如B+电源电压较高,行输出变压器(FBT) 内部或其负载有短路、行推动过激励或欠激励、行管不良等等。先查看B+电压,待行管冷却后再次开机,在显示模式为640×480的情况下,发现B+电压高达88V,比正常值的65V左右高出了20多伏,这可能是引起行管电流过大的原因。为了准确判断行管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否只是由B+电源电压过高所引起的(参看图1),断开了Q408的D极,使B+电源的自举升压电路失效。另外在B+电路中串联了一个12V和一个6V蓄电池,使B+电压和升到62V(44V加蓄电池的18V),以保证彩显在640×480的模式下能正常工作(编者按:此维修技巧值得借鉴!)。通电后测量行管的电流为340MA,电流正常。这说明故障的根源就是B+电压太高,表明二次电源自烩升压电路有了故障。二次电源自举升压电压的工作原理是:参看图2,主电源输出约+44V的电源,经线圈L408和场效应管Q408组成的二次电源自举升压电路以得到B+电源。Q408工作在开关状态,其G极为正时,Q408导通,+44V电源经L408和Q408的D 极、S极到地构成通路。因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L408中的电流由小到大线性增大,电源的能量则转变为线圈中的磁场能量储存在L408中,Q408的G极电压为零时,Q408截止,L408中的磁场能量转变为电能,极性为左负右正,它与开关电源的+44V电源相串联,再经D410整流和L409、L407、C408滤波后得到B+电源。只要控制送往Q408场管G极的脉冲宽度,就可以控制L408流过的电流,也就是控制B+电压的高低。由图2可见,行输出变压FBT第8脚输出的逆程脉冲,经D412整流、C421滤波,由R432、VR402和R427分压以后,再经R524送到IC401(STV7778)的第40脚,与IC401内部的基准电压比较后,由22脚输出一定宽度的脉冲,经Q410和Q412放大后,送到Q408的G极以控制B+电压的高低。一方面,彩显的显示模式不同,IC401的22脚输出的脉冲宽度也不同,就可以分别输出高低不同的电压以满足不同显示模式下所需要的B+电压。另一方面,若B+电源的负载有了变化或是其他因素引起FBT各绕组的电压产生波动,FBT第8脚输出的电压也会有变化,使IC401第40脚的电压产生波动。若电压升高,IC401第22脚输出脉冲的宽度就会变窄;反之,若电压下降,则脉冲的宽度变宽,从而使B+的电压保持稳定。图2中VR402微调电阻用来调整B+电压的高低。增大VR402的电阻就使IC401的第40脚得到的反馈电压减小,于是第22脚输出的脉冲宽度变宽,B+电压上升;反之,若减小VR402的电阻,则B+电压下降。笔者仔细检查了Q408场管、Q410、Q412三极管和相关电阻,均正常完好。短暂地试验了一下800×600模式下的B+电压,发现其高达100多伏,比正常情况下的B+电压高了许多,但这却说明B+电源根据不同的模式输出不同的电压,这部分电路应该没有问题。再仔细检查从FBT第8脚到IC401第40脚反馈电路的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元件,发现R432电阻已变质,阻值由6.8KΩ增大到13KΩ,VR402的滑动臂与电阻体接触不良。更换两个元件后B+电源就工作正常了,行管电流在350MA左右,连续工作几个小时行管的温度也不高,行管电流过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图3示出了行输出和枕校部分的电路。行输出电路采用DDD型电路,特点是具有双阻尼二极管(D405、D406)、双逆程电容(C409、C410)、双S校正电容(CS1、CS2),后者具有枕形校正的功能。为便于了解其工作原理,笔者对图3的电路作了简化,如图4所示。C411、C412、C413是两个S校正电容中上面的CS1校正电容。彩显的显示模式不同,对S校正电容的容量要求较大;在较高分辨率下,行频较低,S校正电容的容量要求较大;在较高分辨率时,则要求S校正电容的容量减小。这项工作是由CPU和Q504、Q505、Q404、Q403共同来完成的。在640×480分辨率时,CPU输出低电平信号,Q504、Q505截止,+12V电源经R541、R539(这部分电路图中未画出)再经R111、R222、D406和D407送到Q403、Q404的G极使Q403、Q404导通,CS1为C411、C412、C413三个电容的并联值,容量最大。彩显的分辨率提高时,CPU输出信号使Q403或Q404分别截止或均截止,从而使CS1校正电容容量减小。经检查,这部分电路工作正常。CS2(C418)为下面的一个S校正电容,B+电源被CS1和CS2分压。上面已提到,根据显示模式的不同,CS1的容量在0.334μF~1.472μF,CS2为C418电容,其容量为3.3μF,比CS1容量大。所以电容CS1上的电压Vcs1大于CS2上的电压Vcs2。在行正程扫描的后半段,行输出管导通,因Vcs1>Vcs2,CS1放电,D405因反偏截止,Vcs1加在D406上的电压为正向电压使D406导通,电流通路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在这期间行偏转线圈和L406储存电能。因Vcs2对D406施加的是反向电压,如果控制Vcs2的大小,就可以改变加在D406上的正向电压,也就是改变了流过D406的电流,从而控制了行偏转线圈中的电流。改变Vcs2大小的任务由Q407来承担,IC401第36脚输出的场频抛物波枕校信号经Q501、Q502、Q406、Q407放大后送到CS2(即C418),使Vcs2的电压按下凹的场频抛物波变化。因为Vcs1=VB+-Vcs2,于是Vcs1就会按上凸的场频抛物波变化,从而使彩显屏幕右半部光栅的枕形失真得到校正。电子束扫描至屏幕的最右端时,进入逆程期,两个逆程谐振回路HY、C409和L406、C410谐振,形成逆程脉冲,HY中的电流很快由正的最大值转为负的最大值,电子束由屏幕的最右侧回扫到屏幕左侧。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进入正程扫描的前半段,行输出管截止,行偏转线圈HY的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极性为下正上负,对CS1充电,上阻尼管D405导通,形成行扫描正程前半段的扫描电流。此电流本应由负最大值线性减小为零,但因Q407的作用,使CS2上的电压Vcs2按照下凹的场频抛物波变化,于是流过行偏转线圈的电流按上凸的抛物波变化,从而消除了屏幕左侧光栅的枕形失真。另外,IC401第36脚输出的另一路信号经R529、D505、R449、Q414、D404、L405送到L404的次级,使L404的感抗在电电流(即屏幕的左右两侧)时减小,行偏转线圈的电流增大,也有利于涤纶电容C418时,发现其容量由3.3μF减小到0.3μF,更换同容量的电容后故障排除。经上述维修后,该机长时间使用,均未再出现上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