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一起35kV罐式断路器合闸线圈烧毁现象,通过现场检查,结合图纸分析断路器分合闸过程、断路器储能情况、断路器分合闸信号等,查明断路器合闸线圈烧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针对储能过程中电机启停与储能回路间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及防范措施。
1 故障基本情况
某换流站35kV场326断路器为LW-40. 5T型高压交流SF6罐式断路器,于2015年8月安装投运。2016年1月4日,对该断路器进行“遥控”操作,该断路器出现了
“据合”现象,多次进行就地合闸操作仍不动作,并散发出“烧焦”味。
现场检查该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合闸弹簧已储能且储能电机停止工作。打开机构箱前门,有浓烟冒出,并伴有刺鼻气味,合闸线圈及部分端子线已烧焦。
2 故障原因分析
机构拒动、弹簧储能不到位及线圈烧损有以下主要原因:控制回路故障,不能有效传输分合闸命令;电源压降过低,不能达到分合闸线圈动作额定值;分合闸铁芯卡滞造成分合闸线圈励磁时间过长;分合闸掣子与其铁芯上的掣子间隙过大;行程开关切断过早;接触器触点接触不良;线圈在运行过程中所加电压过大导致过载;线圈本身热稳定性不良,满足不了正常运行条件等。
断路器处于分位,连续就地合闸操作数次均未动作,却出现机构箱冒烟及合闸线圈烧损现象。
在恢复处理结束后,通上电源,断路器仍不能进行合闸操作。按下储能继电器,电机转动,并带动齿轮约转了2个齿角度。此时对断路器进行手动就地分闸操作,动作正常。之后又对断路器进行数次分合闸操作,弹簧储能、分合闸状态均正常,机构箱内未见异常。根据几次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过程,发现合闸弹簧未储能到位时,电机就已处于停止状态。
断路器储能控制回路如图1所示。行程开关CK为常闭节点,当储能到位后其微动开关断开。KM1在弹簧释放后得电;在弹簧完全储能时失电,使储能电机回路断开,弹簧储能停止。当时,在弹簧储能机构未完全储能状态下行程开关发生了误动,其原因为行程开关CK微动开关位置与储能拐臂行程配合不好。
弹簧储能连杆并连着辅助开关DT的操作杆,只有合闸弹簧完全储能后,辅助开关才可动作。合闸回路如图2所示,一旦DT处于闭合状态,该合闸回路上的合闸线圈EQ就可随时带电动作(SA为手动合闸开关)。
故障发生时,合闸线圈烧损,即合闸回路上有电流通过,DT已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一旦进行手动合闸,合闸线圈EQ立即带电,这便是现场按下储能继电器时电机启动的原因。但是,合闸掣子与合闸弹簧是否完全储能有一个机械闭锁,如图3(a)所示,即棘轮旋转未到位时,储能保持掣子卡在圆盘上并未与储能保持销接触;只有当棘轮旋转到图3(b)所示位置时,即完全储能状态下,机械闭锁才会解除。在正常条件下,合闸回路已具备操作条件,一旦进行合闸操作,合闸电磁铁即带电,带动合闸掣子动作,储能保持掣子失去平衡,储能保持销释放,断路器合闸成功;合闸弹簧释放,带动辅助开关DT断开,合闸回路立即开断。故障时,棘轮旋转不到位,合闸保持掣子与棘轮的闭锁并未解除,即使合闸回路导通,进行合闸操作,且合闸线圈EQ带电,机械闭锁仍导致机构不能进行合闸。
1个合闸信号的脉冲约为20ms,发生“拒合”时多次进行合闸操作,操作时间超出数十倍,从而使合闸线圈EQ长时带电而承受过多热量烧损。
3 改善措施
(1)调整辅助开关拉杆位置或更换辅助开关,要求在弹簧完全储能时恰好触发其切换,使控制回路导通,一旦合闸弹簧释放,立即断开合闸回路,避免回路长时间带电而发热烧损线圈。
(2)调整行程开关位置或进行更换,保证齿轮转到图3(b)所示位置时储能保持掣子与合闸掣子配合完好。
(3)可用常开断电延时继电器KT代替储能回路中的KM1,如图4所示。棘轮只有一半齿轮,调节棘轮齿轮与棘爪配合,使齿轮全部旋转到位后储能保持销运动到固定工作位置。当储能结束后,微动开关CK断开,KT延迟1-2s断开,即电机仍可继续运动,而棘轮上齿轮已全部旋转过棘爪,并不影响后面的操作。采用这种改进措施后,在发生类似故障时,即使CK提前断开,电机仍会继续工作,从而可有效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