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查营销基础信息
对变电站、线路、台区、“四到户”的基础信息逐项进行核对,在营销系统中理顺线路与台区、台区与“四到户”对应关系,确保营销基础信息与现场一致。
2 配置10 kV线路及低压台区线损模型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置10 kV线路及低压台区线损模型,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系统基础信息的考核单元,考核对象,供人、供出计量点一致,确保线路及台区损耗模型配置及正确率100%,为GIS平台计算实时线损提供数据保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置10 kV线路模型82个,低压台区线损模型902个。
3 严抓终端采集异常数据项和未采集数据项
开展终端采集异常数据项和未采集数据项专项排查工作,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每日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加大后进单位关注力度和培训力度,定期联系厂家或集抄专业人员进行理论与现场指导,处理疑难问题,更换故障远程费控智能表5 000只,处理高低压离线终端627台,处理异常数据项1.97万条,实现自动化抄表。
4 采取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相结合
通过前三项工作的开展,实现对10 kV电力线路及低压台区线损实时监控,分析未达标线路和台区的原因,查找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增加对专项指标的分析,针对违约用电、窃电、临时接电漏报、抄表不及时、违规穿插供电、计量不准确等可能引起的异常特征进行专项分析和监控,对过负荷、供电半径大等技术因素引起高损的线路、台区进行改造,规范抄表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稽查,提高10 kV及低压台区线损达标率。
5 实现营销和生产流程交互功能
当生产系统进行线路、台区新增、改造时,通过业务工单将变更信息传递到营销系统,自动发起线路、台区电源信息批量调整流程,同步修改用户电源信息和设备信息。营销系统处理完成后,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和用户信息自动反馈生产系统。
通过深化营销GIS平台线损精细化管理模块的应用,实现了对82条10 kV配电线路和902个台区线损情况的实时掌控,对线损波动较大及异常的线路或台区,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进行核查,及时发现了营销基础档案错误、表计异常、窃电等问题,增强了线损管理与抄表、计量、稽查等专业之间的联系,同时实现了营销和生产数据的交互功能,完善了线损管理流程,真正实现了分压、分线、分台区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