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调试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该核电站#3机组调试过程中,发现由QA2切换至QB2或由QB2切换至QA2均可实现,而由QA2或QB2切换至QC2总不能成功。据此情况,初步判定QC2合闸回路存在问题。核查QC2控制回路接线均正常,分别短接QC2控制回路中各外接联锁信号,经0. 5s(36KT)延时后,QC2均能合闸,至此确认QC2合闸回路正常,判定外送联锁信号未能送达。根据图2,测量QA2、 QB2、QC2的分闸信号和选择开关的相关信号,发现信号都能送达且长时间保持(超过合闸需要的0. 5 s延时),至此基本把问题锁定在23KD上。分析QB2本身控制回路,发现23KD为中间继电器,且其必须在26KT相关触点闭合的情况下才能得电,而26KT必须在QB2合闸时才能得电,也就是说23KD得电的前提是QB2必须合闸,这与QC2合闸条件相矛盾,即图2中的8(23KD辅助触点闭合)、9(QB2闭合)不能同时满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经分析需将23KD中间继电器改为断电延时继电器,以实现上述逻辑功能。经论证,修改后的方案可行(继电器相关参数见表1)。
更换该继电器后,设定断电延时触点保持is,进行试验,仍不能切换到QC2。经测量,推测23KT的断电延时常开触点闭合时间不足,造成QC2合闸时间不足。更换23KT后的QC2合闸回路录波数据如图3所示。23KT线圈得电68ms后失电,同时23KT去往QC2的合闸触点在23KT线圈得电7. 5ms后闭合,在保持269ms后断开,23KT断电延时继电器的延时断开触点闭合时间并未达到设定值(1s)。由图2可知,23KT在得电瞬间使QB2分闸,而QB2分闸后26KT也会丧失电源,这样23KT会在得电的瞬间失电。另外,延时断开触点为容性器件,可能需要一定的充电时间。
基于该问题,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更换一种非容性继电器;重新设计该控制回路。鉴于重新采购周期长且造成资源浪费,采用了第二种方案。要使23KT的延时断开触点有效动作,必须延长23KT的得电时间。由于23KT失电的间接决定因素是QB2分闸,因此在23KT得电时QB2不能立刻分闸。最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23KT与QB2联锁回路中的继电器26KT(图2中的7)的一组未使用延时闭合触点串人23KT所在的分闸回路,使QB2分闸时间延时1s、 23KT线圈得电时长也保持1s。该方案虽然会造成《哎2的合闸时间较原系统整体延时0. 5 s,但是不会对保安电源的下游负载安全造成影响。接入26KT触点后QC2合闸回路录波数据如图4所示。23KT线圈得电1 081ms后失电,同时23KT去往QC2的合闸触点在23KT线圈得电7. 8ms后闭合,在保持1 162ms后断开,与设定值1s相符,QC2成功合上。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某核电站机组保安段电源切换功能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案例表明,在电气控制回路设计过程中,需关注不同设备间相关联锁设计时序问题以及回路中各电子元器件的固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