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单元电路介绍 > 电源电路
电网有源滤波器结构及其应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0-06-20 10:35:10



图2 单独使用的并联APF

3.1.2 与PF混合使用方式
  为克服单独使用时面临的缺点,并联型APF常常与PF混合使用。就与PF混合使用的形式来说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源电力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并联;另一种是有源电力滤波器与无源滤波器串联。图2(a)是并联型APF与PF并联的结构图。APF与PF并联接入电网,共同承担补偿谐波的任务。PF主要补偿较高次的谐波,是一个高通滤波器,它一方面用于消除补偿电流中因主电路中器件通断而引起的谐波,另一方面它可滤除补偿对象中次数较高的谐波,从而可降低对APF主电路中器件开关频率的要求。图3(b)为并联型APF与PF串联使用的结构图,该方式中,APF的用于改善PF的滤波特性,克服PF易受电网阻抗影响和易与电网阻抗发生谐振缺点。而谐波和无功主要由PF补偿,而这种方式中,APF不承受交流电源的基波电压,因此装置容量比较小。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安装、维护简单的优点, 可以直接在已有的无源滤波器上进行改造, 因此并联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使用最为广泛。
3.1.3 注入电路方式
  注入电路方式又可分为与LC串联谐振注入电路方式和与LC并联谐振注入电路方式两种。这种方式可降低APF的容量,它是用电感和电容构成注入回路,利用电感电容电路的谐振特性,使得APF只需承受很小部分的基波电压,从而使APF 容量减小。
3.2 串联型有源滤波器
  串联型APF的包括单独使用方式和与无源滤波器混合使用方式两种。串联型APF的结构图如图4。这种装置相当于一个电压控制电压源,通过对电源电压中的谐波分量的检测,产生与之相反的附加电压信号,从而实现系统与谐波的隔离,使电源端电压恢复正弦波形。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有源滤波器作为电压源串联在电源和基波源之间,它主要用于消除带电容二极管整流电路等,电压型谐波源负载对系统的影响,以及系统侧电压谐波与电压波动对敏感负载的影响。
与并联型APF相比,由于串联型APF中流过的是正常负荷电流,因此损耗较大;此外,串联型APF的投切,故障后的退出及各种保护也较并联APF复杂。因此,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串联型APF与PF混合使用方式。图5为这种方式的典型系统结构。该方案的特点是谐波基本由PF补偿,而APF作用只是改善PF的滤波特性。
3.3 混合型有源滤波器
  混合型是指串联APF和并联APF的混合使用。如图6,串联的APFI将电源与负载隔离,阻止电源谐波电压传入负载端,同时也阻止了负载中的谐波电流污染电网;并联的APFII则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谐波电流支路,用于吸收负载中的谐波电流,阻止负载中的谐波电流在电源端产生额外的谐波电压。
这种混合型APF结合了串联型APF和并联型APF的优点,又称为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混合型APF结构的主要缺点是控制方法复杂,成本较高。

4 有源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有源滤波器是改善供电质量,净化电网污染的一种有效装置,自从七十年代提出以来,有源滤波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PF投入了运行,无论从现实功能还是运行功率上都有明显进步。目前,APF已经运用在提高电能质量,解决三相电力系统中终端电压调节,电压波动抑制,电压平衡改善以及谐波消除和无功补偿等问题上。从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1-8]可以看出,有源滤波器的发展前景如下:
1)随着新型能源的发展,有源滤波器的运用范围得到极大扩展。特别是新型能源发电后并入电网时,有源滤波器可减少其对电网产生危害,如文献[8]介绍了一种可运用于太阳能发电的有源滤波器。
2)从成本和效率,以及扩大容量来说,APF与PF混合使用的有源滤波器系统将得到更加广泛得运用。
3)有源滤波器装置的多功能化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APF在消除高次谐波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抑制闪变和补偿无功。这样既符合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又从功能上降低了装置得成本。

5 结束语
本文在介绍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有源滤波器的结构特点,总结了有源滤波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有源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能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利用有源滤波进行电能质量治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在补偿谐波、无功功率、中线电流、不平衡电流等方面,有源滤波技术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上一页  [1] [2]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8,585.94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