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及图像压缩技术等高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电视走进了数字电视的新时期。(数字电视—指从节目摄制、制作、编辑、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等全过程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
伴随着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信号不仅可由“机顶盒+电视机”的模式接收,而且也可以在PC机上直接收看。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用PC机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实际意义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一个基于PC机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实现方案。
1. 国外主要技术标准及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化现状
1.1 国外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目前国际上数字电视主要有三种标准[1] :
1)欧洲ETSI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数字视频广播);
DVB是将数字视频、音频和多媒体数据信号编码为MPEG-2视频、音频及多媒体信号,经过复用为信源输出信号。可分别馈送至DVB-S/C/T信道。DVB家族三成员:
1、 用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的DVB-S
卫星信道的特点是:可用频带宽、功率受限、干扰大、信噪比低。所以要求采用可靠性高的信号调制方式,并要求有较强的信号纠错能力,对带宽要求不是特别高。因此DVB-S采用前向纠错(FEC)(包括Viterbi编码、交织、RS编码及加扰等电路)、正交移相键控(QPSK)调制的信道处理方式,然后发送给卫星链路;接收时进行相反的处理。DVB-S标准已为全球所认同。
2、 用于有线(同轴电缆)数字电视广播的DVB-C
有线信道的特点是:信噪比高、频带资源窄、存在回波和非线性失真。这就要求DVB-C采用带宽窄、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调制方式。同时,由于信道信噪比高、误码率较低,对纠错能力要求不很高,因此,DVB-C的信道部分采用RS码、卷积码交织和正交幅度调制(QAM)技术。DVB-C为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等一些国家接受。
3、用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DVB-T
地面广播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存在时变衰落和多径干扰、信噪比较低,而且要支持移动接收。因此,DVB-T采用前向纠错(FEC)(包括内码交织、内码Viterbi编码、外码交织、外码RS编码)和能有效消除多径干扰的正交频分复用(COFDM)以及格雷码映射4/16/64QAM调制等技术进行信道处理。然后在原来用于模拟的6MHz、7MHz和8MHz频带内发送数字电视节目。DVB-T发送的比特率是可变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VB-T已在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进行了广泛的测试试验并得到认可[2]。
2)日本DiBEG的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源于DVB;
3)美国先进电视委员会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的DTV。
ATSC的DTV是一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与DVB-T形成竞争,已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与DVB-T进行对比试验。目前接受该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台湾等。另外,北美地区在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方面接受DVB-S、DSS(休斯数字卫星系统)标准;在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方面接受OpenCable(美国CableLabs制定的数字有线标准,该标准接受ATSC制式以及国际电讯联盟(ITU)的ITU-TJ83的用于电视、声音和数据服务的有线数字多节目制式)。 ATSC系统由信源编码和压缩、业务复用和传送、射频/传输3个子系统组成。信源编码和压缩可分别用于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在HDTV系统中,视频编码使用MPEG-2视频码流语法,音频编码采用杜比AC-3数字音频压缩标准。业务复用和传输子系统是将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从各自的数据流分组中打包并复用为一个单一数据流,该子系统采用MPEG-2传送码流语法。传送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数字媒体和计算机接口间的互操作性。射频/传输子系统完成信道编码和调制。接收是发送的逆过程[3]。
1.2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化现状
1999 年我国开始实施数字电视产业化专项,第二年成立了全国数字电视标准委员会,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制订工作正式启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也都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制订专家组,进行国内外数字电视标准的整理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