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大屏幕彩电为了提高清晰度,在亮度信号中用了许多补偿电路,使信号流程变得极其复杂,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故障,都将导致亮度信号的丢失。所以,我们对于每种机心必须搞清其信号流程,不然检修会无从着手。
一、彩电亮度信号流程
彩电电路中,从中放检波输出的信号称为全电视信号。之后,一路经伴音带通选择后进入第二伴音中频放大、检波;另一路经第二伴音中频吸收后进入亮、色度信号通道。
1.第二伴音中频吸收电路特点
进入亮、色度通道前的第二伴音中频吸收是一个较容易出故障的地方。现在彩电常采用多制式设计,第二伴音中频有好几个。因而吸收点也有好几个。这部分电路的常见故障是第二伴音中频陷波器漏电,此时进入亮、色度通道的全电视信号几乎被短路接地。表现出来的现象是AV状态图像正常,TV状态时图像对比度极淡或干脆“白板”。
第二伴音中频的吸收在不同档次的彩电上接法也不同,较高档的机器在切换制式的同时切换吸收点,所以任何时候只有一个吸收点接入电路,在这种机器上若发生某频率陷波器漏电,则只在某一特定的伴音制式时才出现故障;普及型机的第二伴音中频吸收采用“一锅端”的方式,即不管是什么伴音制式,各频率的第二伴音中频陷波器统统接入电路,此类机器若发生某频率的陷波器漏电,则不管伴音制式如何切换,故障始终出现。金星D2908即为高档机的接法(图1),而金星D2918即为普及型的接法(图2),大家比较一下便知。
2.视频信号流程检测要点
经第二伴音中频吸收后的信号称为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在不同的机心中有着不同的走法。有些较高档的机心更是极其复杂,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列出,但优秀的维修员必须搞清楚它的传输要点:
(1)必须搞清楚电视机在TV/AV/S-VHS状态下,各控制点的逻辑电平(用总线控制的除外)。
(2)必须搞清楚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相应集成电路的输入/输出脚。即了解信号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
3.亮度延时线检测技巧
在亮度通道中。亮度延时线也是一个较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现在的许多机心己不采用传统的亮度延时线了),表现出来的现象为只有色度信号,亮度信号丢失,图像很暗,将色饱和开大。画面像照片的底片一样。
常见的亮度延时线有铁壳封装的和陶瓷封装两种,可能出现开路或短路故障。所谓短路,其实是内部的线圈和接地脚或外壳短路。有人采用短路的方法判断亮度延时线的好坏,这对内部线圈开路的判断有用,但如果延时线内部线圈和接地脚或外壳短路,就判断不出来了。最好的判断方法是拆下测量。正常的亮度延时线不仅内部的线圈要通,还不能和接地脚或外壳短路。
用示波器修理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用户送修的机器并没有选准一个台。或是由于机器故障不能选准台,这样用示波器测量波形似乎不可能,因为没有波形可测。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以测量波形:我们注意到,正常电视机中放的全电视信号输出端,在收到电台信号时,输出的是全电视信号:而在没有收到电台信号时,输出的是噪波信号。如果输出的信号在示波器上反映的是一条直线(尽管此时示波器的灵敏度选得很高,比如50mV挡),即连噪波信号都没有,那么可以肯定中放有问题。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噪波当作一种参考信号,用示波器向后一级一级地测量,当测到哪一级噪波信号没有了(示波器显示一条直线),那么故障就出在上一级输出到这一级的传输回路中。
4.区分无光和无亮度信号
在修理过程中,无光和无亮度信号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故障,不能混为一谈。这个大家容易理解,问题是怎样快速地区分这两类故障。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是用示波器,首先找到解码集成块的亮度输入脚,测该脚的波形,看是否有视频信号或噪波信号,若没有信号(示波器显示一条直线,即无任何波形)则属于亮度通道故障;反之,若有信号(即便是噪波信号),则属于黑电平钳位电路或灯座板故障。
顺便提一提。在修理有光无噪点故雠时。必须知道机器目前究竟工作在TV状态还是AV状态。有的修理员以为只须看屏幕显示就行了,其实未必。
假设某台电视机的TV/AV切换电路如图3所示。A、B是来自CPU的TV/AV切换控制信号,并且A、B两点都是低电平时为TV状态,也就是说两个三极管的c极均为高电平时,机器工作在TV状态。但故障出现时,如果两个三极管中有一个击穿。
那么,尽管A、B两点都是低电平,但两个三极管的c极电平却是一个高,一个低,这样机器就并不工作在TV状态,而此时屏幕显示却并不是AV。所以说,光看屏幕显示有时是不可靠的,得看此时真正的逻辑状态。
黑电平钳位电路故障造成的无光,在修理时需根据各解码电路的特点进行,如TDA电路的“沙堡”脉冲没有形成或形状不对;TA8659/TA8783/LA7680的33脚没有任何信号输入;TA8659/TA8759/TA8783的55脚电压低于4V等,都将造成黑电平钳位电路故障而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