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包年699元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家电技术 > 维修教程知识 > 学习园地
音乐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属于科学还是属于艺术?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07-02-05 10:22:44



      我们这些搞扩声工作的人天天和技术科学在打交道,又无事不刻的和音乐在做着深层次的交流.我们可以说自己从事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的工作;就音乐声学这个范畴而针对言之,似乎我们的底气不那么足噢!毕竟我们这行中,目前既精通电子技术,建筑声学又深谙音乐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于是乎我们就来疑问了:音乐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属于科学还是属于艺术?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在近几年又被不少专业研究人员重新提出来了。事实上它是一个一直被前人先哲们争议不休的古老课题。自古至今,多少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对此发表过他们的真知灼见。有人强调她们之间的差别,认为“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则探索人的心灵”,“科学著作的生命很短,而艺术则永葆青春”。有人则强调她的共性,认为“艺术家的猜想与科学家的发现多么相似”。直到现在,人们仍在争论:未来属于科学还是属于艺术?

      早在古希腊时代,科学与艺术就是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并存发展的。在声学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与物理、数学一直密切相关。许多科学家、哲学家认为,科学的谐和与艺术的谐和都是美的体现。然而到了中世纪以后,科学与艺术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深入方向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形成了,并且在人类发展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它们的共性没有作更多的强调。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又重新认识了科学与艺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内涵所在。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而今天这种重逢已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握手,而是有着更深更广的内涵,更新的形式和表现。这也正说明了人类文明正在攀登一个新的高峰。

      当前,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除了有各门学科各自的前沿以外,还有三个特点:一是各种门类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和艺术等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二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客观世界的融汇和结合,人们越来越看到自身的价值;三是计算机的渗入。音乐就处在这三个特点的交汇处。以往以研究音乐的客观基础及乐器发声为对象的科学——音乐声学,现在已涉及到物理学、音乐艺术、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因此,现代的音乐声学已经是一门与高科技结合的新的交叉学科。

      科学与艺术有许多共同的规律:

  要素构成规律:即每个学科的各个层次,都是由一些要素构成的。音乐的物理实质是振动的传播。振动由强弱、频率、时间等要素构成。反映到主观听感上,又有音调、响度、音色和时值等要素。而这些要素的汇合又形成了高一层次的旋律、节奏、和弦、曲式等。这些高一层次的要素又进一步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体裁。又如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也无不由一些基本物理量汇合而成。  形式规律:包括对称、节律、统一、对比、均衡、比例、变化、主从、运动、装饰、符号规律学等。例如:构图要均衡,物体结构要均衡,心理要平衡;音乐有节律,天体有运动周期,经济发展也有节律;音乐有装饰,美术也有装饰等。  量的规律:自然科学是定量的,这不容置疑。社会科学,如国力评估、物价指数等,也是定量的。在艺术的范围里,如:音色的感觉、音乐的评价等等都是朝着定量的方向发展,电子计算机应用于艺术,更促进了量化的过程。  创造规律:音乐与物理及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创造性思维。如归纳,抽象、演绎,多元化的思维触角,信息反馈等,这些都是普遍的。形式方法、结构方法、移植方法、模拟方法等发明创造方法,不管在哪里都是行之有效的。

  学科思想规律:各个学科的各个局部均有其具体的指导思想,如物理思想、建筑思想、发明思想、文学创作思想、音乐创作思想等。

  美的规律:人间万物充满着美,有自然美、音乐美、技术美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人类所向往的。追求美是人的天性。

  我们应该把把音乐声学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来对待,把它放到当今时代的列车上,站在纵观当前科学、文化发展特点的高度,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角度,自觉地应用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规律,以发展的眼光去叙述音乐与物理的关系。

      到此可以定义:音乐声学——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宁馨儿.

      注:以上内容是上学时期,教授的部分讲义,当时我根本没明白老师在说什么,前期一个偶然机会翻出笔记仔细一琢磨.还真是那么个理.虽然很理论化,照眼点也比较高.但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故此结合网上类似的文献资料,改写而成.严格来说是抄袭了老师和几个专家的知识,我自己的东西却很少.之所以写出来,贴上来,是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享;也希望通过大伙的交流,能对这个很理论但也很有意义的话题有个更完美的看法和更完善的弥补;能给新手和同志们有个启迪.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推荐阅读

图文阅读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6,187.5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