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驱动开关 K1 逐行触发向下移动时,矩阵文点显示像素(发生)情况,如图 15 所示。
(2)当开关K1逐行向下移位逐行的触发显示相应行的像素信号发光时,前面已经触发点亮的各行像素信号因为失去行脉冲幅度的维持,而熄灭了(前面的行只是瞬间的亮一下,就熄灭了)。
这样的结果,我们在液晶屏上只能看到一根亮线由上向下不断地迅速移动,而看不到图像。图16所示,当开关K1移位到最下面一行时,前面的触发过的像素信号全部熄灭了,只显示了最后一行像素信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根亮线。
虽然人的眼睛也有对光的暂留特性(惰性),但是现在的一场图像重现时间为20 ms,还是太长了!是不能使人眼看到一幅稳定、完美的图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在开关K1下移的时候,前面触发过的行电极线上面仍然能够维持住原来激发时的行脉冲的电压。当开关K1向下移动触发其他行的时候,原来的触发过的行仍然能够维持发光,维持一场图像需要的20 ms发光时间。
这时考虑到了在“电工原理”上有这么一句话:“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能不能利用“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这样一个道理,在每一根行电极线上增加一只能存储能量的电容器来维持被触发过的电极线上的电压不下降、不变化,使已经显示的发光的像素点较长时间维持在显示屏上(类似CRT屏上荧光粉余辉的作用),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增加电容器的方法可行,在每根电极线上增加一个电容器C,如图17所示。
在图17中,在G1~G4每根电极线上,增加了一只电容器 C。当开关K1把行脉冲送到触发行时,行脉冲除了触发像素点亮外,并对电容器C充电。这样,当开关K1位移去触发其他行时,电容器C上所充的电压就能维持该行像素点的点亮。这样,当开关K1移到最后一行的时候,前面的几行仍然在电容器存储的电压维持下,像素点继续发光,维持一场的完整的图像,参见图17所示像素点继续发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