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汽车技术 > 汽车技术
《发动机检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设计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2-07-25 15:50:04

一、 课程教学组织的前提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必须先明白什么是课程教学组织?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教学组织?良好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上要起到什么效果?这些问题是高职教育体系研究的基础,也是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要求。

 

课程教学组织是教师授课模式和授课技巧的具体体现,是基于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教学优化配置。开展课程教学组织是理论和实践课程授课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上课注意度、讨论积极性和实际操作兴趣等多方面的投入。良好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归属感。

 

二、影响因素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设计必须结合所授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发动机检修》为例,分析影响该课程教学组织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课程主体。

 

《发动机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人数较多,往往有多个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教师本身因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授课技能等多方面的不同,加上高校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组织标准,使得授课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别。

 

另外,学生本身因专业基础、地域和文化基础的不同,其课堂的自控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也有所不同。

 

还有,课程本身实践应用性较强,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对专业基础要求较高,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成功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课程教学组织具体实施时,必须综合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对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和技能进行优化设计。

 

三、 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设计

1. 一体化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剧增和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分开授课,且理论课程的比例远远超过实训课程。这种授课模式并不适用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而且学校的培养方向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相匹配。

 

结合实际授课经验,笔者认为,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应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针对该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使原本专业基础知识并不强的高职学生能够加深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认识,继而更好地理解发动机检修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互动式教学平台搭建

传统的教学都是在课室里进行的,课室的桌椅都是整齐固定的,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上课时的纪律性,但这并不适合一体化课程的课室布置方式,也不利于良好的课程教学组织顺利实施。

 

为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教学,课室的桌椅应该是活动的,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摆放,方便学生更好地听课和讨论,从而搭建互动式教学平台,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为教师和学生的顺畅沟通服务。

 

3. 模块化项目教学

高职等应用型院校的授课模式,应当与本科等研究型院校区分开,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应注重基于工作过程完整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49,933.6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