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连接管件
空调系统各大部件之间是通过管路连接起来的,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制冷剂就在这一密封容积内储存或循环流动。当空调运转时,制冷剂周而复始循环,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完成空调功能。暖风系统内部流动的为发动机冷却液,在工作温度下压力不高,因此对管路要求远不及制冷空调部分要求高。
汽车制冷系统的连接部件通常分为软管和硬管两类。软管分金属软管(波纹管)、橡胶软管和热塑性软管,通常硬管和金属软管须配合使用。
硬管和软管的使用,通常是在制冷系统管路批量定型的情况下,初次安装工作量较大,但方便维护和保养,特别是采用不同制冷剂的系统,对管路影响不大。硬管较多使用铝管和铜管,金属软管多为不锈钢波纹管。
橡胶软管或热塑性软管安装方便,走向不受限制,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大中型客车制冷系统连接管路。但是制冷系统用的橡胶软管和热塑性软管材料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一旦使用不当,还是容易引起泄漏,还会由于材料与制冷剂或油产生化学反应,损坏系统其他关键零部件。
硬管的性能要求:硬管外形尺寸,转弯半径小,便于布置在车内拥挤、狭小处,但由于硬管刚度比软管大,所以不宜用以连接振动频率相差大的两个部件。对硬管一般参照高压软管的要求考核其气密性和耐压性。
软管的性能要求 :
尺寸。软管内外径尺寸应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
外观质量。管及软管组合件上不允许有影响使用性能和安装的缺陷 ;软管内外表面应清洁干燥、无破损、裂纹、气泡、缩孔、起皱、凸起等缺陷;软管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 ;软管组合件应连接牢固。
拉伸性能。软管组合件具有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损坏的性能。
气密性。一般维修中用氮气充入被测试件,压力回至规定值(高压软管压力为 3.6MPa 左右,低压软管为1.8MPa 左右),浸入水槽中目视无气泡产生即符合气密性要求。
耐振动性。一般规定按管路内容积加入规定质量的制冷剂,并使管路处于使用状态,在规定的振动频率、振幅和环境温度下振动一定时间,结束后要求被试验件满足气密性要求,无异常现象发生。
渗透量。制冷剂的渗透量不得大于初始制冷剂质量的 10%。
制冷剂渗透率。制冷剂渗透率应满足的要求,如表 1 所示。
耐高温性。在 135±2℃的条件下放置 168h,冷却至室温后,软管内外表面应无可见裂纹 ;在 2.4MPa 压力试验条件下,保压 5min,软管组合件应无泄漏现象。
耐低温性。在经过- 40±2℃的耐低温试验后,软管内外表面应无可见的裂纹 ;在 2.4MPa 压力试验条件下,保压 5min,软管组合件应无泄漏现象。
耐真空性。 软管在抽真空到81kPa 并保压 2min 的试验中,外径的塌陷量应不大于软管初始外径的20%。
长度变化率。软管在规定压力作用下的长度变化率为- 4% + 2%。
爆破压力。规定在一定范围的环境温度下,以一定速率加压至规定压力,要求不发生破坏和泄漏现象。软管组合件的最小爆破压力为 12MPa。
耐压性。软管组合件在规定压力和时间试验后,不允许出现渗漏、裂纹、突然扭曲等异常现象。一般高压软管要求能承受 5 6MPa,低压软管能承受 2.5 3MPa 压力。
可萃取物含量。软管组合件内表面的可萃取物含量不大于 118g/m2。
体积变化率。橡胶材料的软管体积变化率为- 5% + 35% ;热塑性材料的软管体积变化率为- 5% + 5%。
组合件密封性。12 天中每个软管组合件最大质量损失不大于 10g ;在所有的试验周期内及进行弯曲试验时,在软管组合件任何位置上不得产生渗漏现象。
耐臭氧性。在臭氧环境下,软管外胶层在 8 倍放大镜下无可见的龟裂现象出现。
内表面清洁度。软管内部的杂质含量不大于 270g/m2。
耐脉冲疲劳性。在 15 万次循环试验后,软管组合件无渗漏及损坏等异常现象。
浸湿率。软管组件的浸湿率不大于 3.90×10- 4g/(mm2·a) ;平均浸湿率不大于 1.11×10-3g/(mm2·a)。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