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中,E和F分别是新开发的带TDT解码输出的"卫星电视机顶盒"和"有线电视机顶盒",为了排除对它们的误判,还设置了一台"模拟机顶盒时码"发生器D,这三者作为被测对象;"基准同步时钟"B可保持较高精度连续运行且具有电池可移动运行,它可受"GPS时钟"C同步或受"主控时钟"H同步,送进"时码识别时差测试器"A的基准输入口;基准同步时钟B还有一路同样的信号作为模拟被测信号可送入时码识别时差测试器A的基准输入口作检验零时差之用;时码识别时差测试器A自动滤除重复码而识别新秒,立即测试新秒与基准同步时钟间的时差,时差精度为5微秒,在面板上予以显示,同时通过RS-232口将"被测日期时间、与基准的时差、基准时间"送到微机G进行连续记录。
如业内人士所关注的,我们对TDT探究的问题有:
①不同画面所产生的压缩数据量的差别是否造成TDT的抖动;
②TDT的周期及数据含义;
③TDT与导入的时间信号关系。
数据测试的数据表明:
TDT信号的传递,没有受节目内容影响造成波动,其周期比较稳定;
TDT信号的周期与导入设备的性能及其设置有关,如CCTV东方物流的TDT周期约20.0007秒,而CCTV1的TDT周期约20.006秒,每次延时6毫秒,由于各码流设备未锁相,各行其是的结果造成了对秒周期的不等分,造成平均约50分钟后读秒错位到后一秒,于是TDT的秒个位数约隔50分钟会加1。
TDT与导入的时问信号关乎相互锁相与否。由于各码流设备与主板时钟也未锁相,ASI流与码流设备主板的时钟时间如同两列并行而速度不等的的列车,TDT是非常狭窄的窗口,它看到另一个列车只能用几号车厢来描述,而不能分辨该号车厢(即该秒)的前部、中部和尾部,即它读到的主板的时钟时间只能读到秒,但并不代表该秒刚开始,也许该秒即将结束。所以,即便码流设备主板受到外部同步,TDT的数据在发端也含有最大慢一秒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长时间端点测试。没有外部同步的码流设备的主板时钟,其时间经TDT编码经过传递,其主板时间误差在TDT导出端得以如实反映。如测得某卫星电视信号其源端时钟误差为17×10-5,这即是常见的微机主板时钟误差。
4 TDT信号的应用前景和要注意的问题
经过实践,我们摸清了TDT信号的规律,它导出后用途很多,在内可在图像里或机顶盒面板上显示,在外可引出端子作控制、显示等用。
但也可以看到,有些播出机构对TDT表是不控制的,比如有的省级台卫视TDT日期为1997年,虽然播出时没有用它进行控制,但因为TDT与节目流已经不可分开,即便将来读该节目时,其原始TDT数据也会造成说不清楚的误解。
TDT信号的深度应用前景可观,如接收端可以通过算法取得10毫秒量级的精度,可以进一步开发发端设备的可控性,缩小误差范围,有待于更多环节的同步性、可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