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面板的具体等级定义是由好多种项目组合起来的,并且原厂并不一定用A/B/C顺序来标示。跟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原厂规格在市场化后都会有一些被套用曲解的广告现象。
以液晶面板分级里关于坏点项目的描述为例:正常品(A级)是亮点不超3、暗点不超3、总共不超5,多称做335标准。当然也有全无点的包含在内,如果这一片在其他项目中也都达标,等级常叫做A+。工厂在整批出货时,等级相应要求标准总是按总数百分比承诺的,而不可能对具体每一片承诺。当然商定单价越高,比例越严格而已。
在大陆地区,由于受众的总体水平及市场行为的影响,对这种分类方式比较混乱,基本是行业内部一种参照,并没有大家都同一认识的统一标准。市场中一般来说屏没有明显视觉瑕疵,坏点在3个以内都是A屏。然后有点超标或者是有其他小瑕疵,但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就统叫B规。
“完美屏”这种说法也是大陆电脑市场创造出来的新名词,跟我们常说的“A屏”一样并不是严格原厂标准。最开始就套用原厂面板分级的部分描述创造“A屏”这个销售商广告词语,后来“A屏”这个词市场用得太泛滥,加上与生俱来最终用户(事实上、凭良心讲)大部分无法、也并不需要严格要求所谓“A屏”,导致这个词的广告效应含金量降低。而销售商还得不断激烈竞争,其中纯无点屏“A+屏”就成为竞争点,但是感觉与“A屏”说起来区别不大,为了凸显出自己“A+屏”跟别家的“A屏”不一样、不掺假、是真的、更加好,就有了“完美屏”这种说法。
只要市场行为还存在,这种现象就会继续下去,看看下一个是什么提法吧。以我个人平时的做法--量力而为,实用为主。买东西为了追求这些个的不知就里的词汇就付更多的、不值得的钱,无异于是一种被别人卖了还帮他数钱的行为。如果是经济条件好当然不一样,甚至就是一种荣耀--“那点小钱,就让他赚去吧”,本来有钱人就该多消费;但如果明明囊中羞涩,也并不是必需那额外的部分,仅仅因为面子等原因也强求的话,个人觉得就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