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一台L37E5200BE型机,TV状态下无图像。
由于只是TV状态下无图像,因此故障应该在高频头,或高频头至U500的输入电路,或U500内部的信号切换电路中。用干扰法从高频头信号输出端的12脚注入信号,发现显示屏有杂波反应。据此,表明高频头至U500的输入电路,及U500内部的信号切换电路均正常,故障应在高频头或其附属电路。接下来查高频头⑧脚IF 5V供电电压正常,但查⑥、⑦脚I℃总线电压时,发现⑥脚SCL总线电压几乎为零,而⑦脚的SDA总线电压为+5V左右。由图6可看出,总线电压主要由上拉电阻R252、R253提供。于是对R252、R253进行检测,发现R252已开路,更换后试机,故障排除。
例3:一台L40E5200-3D型机,无声。
在AV状态下注入影碟机信号,用示波器测功放块U901的信号输入端15、20、21、22脚波形,发现有信号波形输入;再查输出端①、46、39、36脚却没有信号波形输出。接下来测U901 +24V和+3.3V供电正常,且23、24脚也有约3.1V总线电压,但U901静音控制端19脚却为低电平(该芯片是该脚为低电平时静音)。由此分析,故障极有可能在U901的静音电路(见图4)。其原理是:开机时,电源板输出的V-AUDIO (+24V)电压经电阻R932后分为两路:一路经R934、D900加至控制管Q900(BT3906)的e极,并同时给电容C937充电;一路经电阻R935给电容C955充电。由于R935阻值较大,故Q900的e-b结电压大于0.7V,于是Q900导通→Q900的c极高电平→高电平经电阻R940加至控制管Q901 (BT3904 )b极→Q901导通→Q901 c极输出低电平→经电阻R939使U901静音控制端19脚为低电平,实现开机时静音。开机后,由于电容C955充电完毕,Q900 b极电平升高至e-b结呈反偏状态。于是,Q900截止→Q900 c极为低电平→控制管Q901截止→Q901c极输出高电平→经R939使U901静音控制端19脚为高电平,以解除静音。在关机瞬间,上述又AUDIO(+24V)电压消失,但由于电容C937充电后储存有电荷,故仍能维持Q900 e极高电平,又使Q900 e-b结呈正偏状态,且电平大于0.7V。于是,Q900导通→Q901导通→Q901c极输出低电平→经R939使U901静音控制端19脚为低电平,实现关机时静音。另外,当按下遥控器静音键时,主控芯片U500的F4 (AMP_MUTE)端子将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电阻R539、R942送至Q901 b极,于是Q901导通→Q901 c极输出低电平→经R939使U901静音控制端19脚为低电平,实现开机后的人为静音。对这部分电路进行检测,发现控制管Q901已击穿。更换后试机,声音出现,故障排除。
例4:一台L32F3200B型机,开机后为白屏。
根据维修经验,显示屏为白屏,显示屏供电电压丢失的可能性较大。而本机芯显示屏的供电是通过LVDS插座的P501的①~④脚传递给逻辑板而实现的。测插座P501①~④脚电压果然为零(正常为+12V ),此电压由Q500输出,见图7、P501 1以 4脚电压的供电过程是:开机后,电源板送出的+24V主电压经DC/DC转换块U100(MP1593DN)变为+12V,其主控芯片U500的E6(PANEL-ON)端子输出低电平;使Q506导通→Q500导通→Q505(PNP型场效应管)导通升对P501①~④脚提供+12V电压。顺便说明,本可只用一只控制管Q506或Q500就可实现对Q505的导通或关断控制,但由于在开机瞬间电压的不可控性,U500的EMPANEL_ON)端子输出的电平可能有不确定性,这样就会使Q500在不受控的情况下导通,从而出现显示屏提前供电的不利情况。而在Q500的前面加了Q506后,只有主控芯片U500的E6端子输出了正常的低电平时,Q500才能导通,从而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接下来对这部分电路进行检查,发现主控管Q505的S极有+12V电压,但D极却没有,最后查出是控制管Q500 b-e结已开路。更换Q500后开机,图像出现,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