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章:分析及维修解放车行驶跑偏故障
·下一文章:桂林大宇客车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从不同能量源的动力耦合方式入手, 并考虑到当前车辆的典型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 根据车辆假定的行驶工况, 对比分析了多种方案; 从系统成本、 关联能量、 回馈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出最优方案; 并结合系统原理, 转化为相关动力源的设计参数, 为车辆前期设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压力的逐步增大, 在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辆, 这一方面给消费者选购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对技术方案的发展趋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本文立足于现有的动力耦合方案, 结合设定的整车平台和使用环境, 分析各个动力耦合方案的特点, 探寻出技术上的潜在优势空间, 为系统设计做论据支撑。
1 当前主流动力耦合方式
对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新能源车辆进行产品特点分析, 可归纳分为如下几类。
1.1 发动机和车速完全解耦模式
此模式车辆, 发动机通过专门的耦合机构, 将发动机和车速完全解耦, 利用的是比较成熟的行星排、 CVT、 离合器等机构来实现此功能。 在制动的时候, 可根据既定的策略, 合理调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实现最佳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以丰田HSD系统和比亚迪DM系统为例, 其结构原理如图1、 图2所示。
1.2 发动机和车速联动模式
技术的选择多样性, 使得很多的新能源车辆采用了更为简单的并联式系统, 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效率, 又可以兼顾成本和效率。 按照采用的发动机新技术的区别, 又可细分为两类。
1.2.1 发动机传统控制模式
此模式中, 发动机并未进行革命性的升级换代, 仅仅是借用原有的技术, 增加一套并联驱动/制动系统, 可兼顾发动机起停、 回馈发电等多种功能选择。 图3为典型ISG系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