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车察看和交流,车主非常认可笔者的判断,同时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据车主介绍,该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多次碾压石块及深坑,而且轮胎“鼓包”就是在一次高速通过深坑之后不久发生的。
基于上述调查,笔者推断故障车控制臂断裂的演变历程经历了下述5个阶段(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
阶段1:多次撞击受损。车辆左前轮多次发生撞击,使车辆
悬架系统反复受损,在此过程中控制臂也遭遇了非正常冲击。
阶段2:控制臂受损变形。控制臂量变累计,最终出现弯曲变形。从断裂的控制臂拼接后呈“U”形可以证明这一点。
阶段3:疲劳裂纹出现。在日积月累的行驶过程中,变形部位在反复交替受各种力的撞击或冲击,出现金属疲劳,即疲劳裂纹出现。
阶段4:疲劳裂纹扩散。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悬架反复遭遇冲击,使得疲劳裂纹在断裂处开始扩散,裂纹呈现由密到疏,由长到短的分布特点。
阶段5:控制臂断裂。随着疲劳的累积,控制臂的强度下降,受外力冲击的影响,疲劳纹处逐渐变成裂纹,直至脆性断裂。从断面颜色由深变浅可以证明这一点。
经过认真取证,并与车主求证,反复推敲,最后笔者得出故障车控制臂断裂原因是:由于之前该车多次遭受过撞击,导致控制臂受力并出现轻微变形。在不良的路况或(特定驾驶习惯)催生金属疲劳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部位疲劳裂纹不断扩散,最终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从裂纹最深处出现刚性断裂。也就是说:故障车从车位上倒出,后轮移下台阶时车辆受到瞬间冲击,由于控制臂在此之前已出现裂痕,受到冲击后彻底断裂。车主当时听到莫名其妙的“咔擦”声,就是控制臂断裂的声音。
本来在店内表现得“义愤填膺”的车主,在听完笔者的分析及查看断裂的控制臂后,态度发生180°逆转。他不但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而且多次重复说:“我真是像你们说的,是一个有福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