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机械工程 > 农机维修
延长拖拉机滚动轴承寿命的途径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2013-04-24 09:36:22

    滚动轴承是拖拉机上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应用较多的重要配件之一,其技术状况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造成轴承过早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使用和保养不当,最常见的是轴承润滑不良、污染、过载严重、装配不当、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发生冲击和撞击等。车用滚动轴承大多处在重载、高速、高温和冲击载荷等苛刻的条件下工作,产生严重的磨损、烧蚀、剥落、破裂及斑点痕槽等现象,从而使轴承本身轴向和径向间隙增大。这样,当速度变化、负荷增加或润滑不良时,就会由于滚动体与滚道间的撞击或摩擦而产生异响噪声,引起轴承早期损坏。滚动轴承损坏失效后,不仅影响其使用性能,不利于正常运转,而且破坏相关零件之间的正常装配关系,加剧相关零件的磨损。车辆在行驶中容易发生不正常的振抖和异响。降低传动效率和机构的运转平顺性。若不及时修复,将导致零部件故障和机械事故,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如何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一、做好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与调整工作
    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与调整,对汽车的油料消耗、轴承与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和调整不可忽视。
    1.润滑的目的是减少摩擦、传递热量、防止锈蚀和减轻噪声,密封则是为了保护滚动轴承不受外界灰尘、水分等侵入,防止润滑脂外流。轴承涂抹多少润滑脂为好,很多人以为多总比少要好,其实不然,油脂过多,一是浪费,二是搅拌发热,会过早失效。一般填入量为轴承空间的2/3左右为好。在进行技术保养时,滚动轴承要按规范拆下清洗检查、调整和更换新润滑脂。
    2.车上使用的轴承绝大多数是在多尘条件下工作的。虽然采用了密封装置,然而杂质颗粒还是时常会进入轴承,使座圈表面碾压出凹痕,进而扩大疲劳点蚀造成失效。此时整个座圈表面会出现凹痕。更为严重的是润滑剂的污染。润滑剂被污染后,难以检查,一些固体杂质混在润滑剂中,成为一种磨蚀剂。如果污染严重,轴承会过早地发生磨损失效,所以要做好滚动轴承的密封工作。通常内套圈与滚动体等元件组合起来后,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以利于其相互之间有径向或轴向自由移动为益。
    3.为了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和寿命,要减少拖拉机工作时轴的振动,安装某些滚动轴承须采用预紧装置。例如后桥主动锥齿轮轴上的锥轴承,安装是在预定的位置中,预先加以轴向负荷(即预紧),来消除轴承的轴向游隙,改善接触状况,使套圈工作表面和滚动体的接触处形成预变形,以提高轴承刚度和疲劳寿命。

    二、维修中要注意的问题
    1.当轴承损坏和磨损后更换轴承时,一定要选择同原安装型号相同的轴承。如使用代用轴承,代用轴承的外径、内径、宽度、承受负荷的方向、结构特点,及承载能力必须与被代用的轴承相同或相近。
    2.在安装时对内外座圈敲击用力过猛,会使座圈被滚动体压成凹痕。外负载越大,辗压力就越大。.在若干次冲击作用后,压痕处便产生片状的疲劳点蚀。此外,滚道压痕会产生噪音、振动和附加转矩。轴承内外圈配合均有一个较小的过盈量,必须严格控制。
    轴承外径与座孔的正确配合。座孔变形、损坏、磨损后,修复时应保证轴承外圈与座孔的紧度。过紧不但拆装困难,而且易使轴承变形;过松当负荷加大时,轴承外圈在座孔中旋转,加速了座孔与轴承外圈的磨损,缩短了座孔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内圈同轴的正确配合。轴承内圈磨损后,应更换新轴承;轴磨损后,应进行修复,恢复原尺寸,保证原有的配合紧度。若配合过紧,拆装困难,引起轴承变形;配合过松,负荷加大时,内圈和轴相对旋转,造成轴和内圈加速磨损。
    3.保证两轴承座孔的同轴度。座孔磨损或者变形后,要修复。修复时,不但要保证座孔尺寸公差,而且还要保证两座孔的同轴度。
    4.保证齿轮轴的中心距。拖拉机上各齿轮轴的中心距,都是按两齿轮啮合的节距精确设计的,中心距过大过小都会使齿轮和轴承磨损。所以,当座孔在镗床上镗削时,对两齿轮啮合中心距,应按原设计图纸加工。如无图纸,必须测量准确。有条件的可在座标撞床上加工是最好的。

    三、正确的操作
    滚动轴承使用寿命的长短,同驾驶员的正确操作有密切关系。轴承不能乱拆卸;挂挡要熟练、迅速、不打齿;不长期超负荷作业;应按时保养等等,都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80,480.47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