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文档资料下载资料维修视频汽修在线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精通维修下载 > 文档资料 > 机械工程 > 农机维修
谈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保养与维护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作者:佚名  2016-03-25 08:34:33

     摘要:为了正确使用水稻插秧机,须了解和掌握水稻插秧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学习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插秧机时田块、秧苗等使用条件的要求。熟练掌握油门手柄、离合器、插秧深度等各个操作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掌握水稻插秧机当天作业后的保养和长期不用时的保管保养技能,善于在机插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掌握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与维护知识。

    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普及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在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生产中,一些机具使用保养与维护的问题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农机户的增收效益。为此,初步探讨一下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保养与维护知识。

    1 正确使用
    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基本构造,一般是由发动机和底盘两部分构成。发动机提供动力,一般为汽油发动机。底盘完成行走、插秧功能,主要由中央传动、变速箱、行走、升降、操纵、插植部件等组成。
    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由传动系传给行走和工作部件,工作部件完成横向、纵向送秧,并利用插秧部定量取秧栽插,行走系与工作部件配合来完成穴距控制,行距设计为定值30 cm,用插植部件与浮板的相对高低位置来控制插秧深度。
    除了掌握插秧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外,还要了解与插秧机相适应的田块和秧苗条件。对田块的要求,田面平整且无杂物,单个水稻田池内各处高低差要小于5 cm,水深要在3 cm以下,有水与无水露土部分比大约为4:1为宜。一般泥脚深度10~25 cm为宜。田地整耙后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一般沙质土要2~3天,壤土5~6天,硬度要适当。对秧苗的要求,秧盘秧苗要保证苗片宽度是28 cm,四边要整齐不超宽。盘土含水量要适宜,不可盘土过深过散,插秧的当天如果床土表面无白干现象,就不用浇水。秧苗分布疏密要均匀,苗高适宜,中苗高度13~16 cm,小苗高度10~13 cm,茎秆要粗壮,且无病虫杂草,盘根良好。盘土中不可有砖块、石块等硬质杂物。
    下面以东洋PF455 S型水稻插秧机为例说明一下步进式水稻插秧机各操作手柄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1.1各操作手柄的正确使用
    (1)油门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控制油门手柄的旋转可以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大小,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高低变化。
    (2)变速杆的正确使用。通过改变变速杆的四个挡位,可以操纵插秧机完成行驶、插秧、中立和倒退动作。变换挡位时必须在主离合器手柄处于断开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变速杆确定在某一位置后,才能结合主离合器手柄。
    (3)油压操作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油压操作手柄,来控制机体“上升”“固定”“下降”三种状态,从而完成机械的运输、行走、过埂、插秧、停放等功能。
    (4)节气门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推拉节气门手柄,控制进人发动机的进气量,改变混合气浓度,利于启动发动机。
    (5)主离合器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拨动主离合器手柄,控制连接或切断除液压泵动力以外的从发动机到各部分的动力,与变速杆配合使用,完成插秧机的行驶、插秧、中立和倒退动作。
    (6)发动机开关的正确使用。发动机开关设有“ON”“OFF”“LAMP”,分别表示“接通”“断开”“照明”,是插秧机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7)插秧离合器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拨动插秧离合器手柄到“连接”“断开”两个位置,控制插秧机开始插秧或停止插秧。
    (8)株距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推拉株距调节手柄,可以选择调节三个挡位的株距,分别为11 .7 cm、 13.1 cm、 14. 7 cm。
    (9)转向离合器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控制转向离合器手柄可以分别切断左、右侧驱动轮动力,从而完成插秧机转向。
    (10)插秧深度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通过改变插秧深度调节手柄的四个调节挡位,来改变插植部件与浮板的相对高低,可以控制插秧的深浅,另外,浮板支架上的六个插孔也可以配合调节插深。
1.2各手柄的调整
    水稻插秧机手柄调整,主要是调整各手柄拉线的紧度,紧度调节不当将影响插秧机的正常工作。主要包括插植离合器手柄、主离合器手柄、液压手柄拉线调节。另外,还要注意液压控制制动钢丝的调节、互锁钢丝的调节、起动开关的调节、风门手柄的调节、转向离合器手柄的调节、株距调节手柄的调节。

    2 维护保养
    2.1每天作业后的保养
    每天作业后,应清除杂物、用清水冲洗擦干、涂油防锈,加注或补充燃油和润滑油。同时,及时进行各部件的检查,看是否有松动或丢失零件,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
    2.2长期停放时的保养
    插秧机每年春季作业结束后,需要长期存放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入库前检查和保养,以保证第二年春季作业时正常使用。第一,彻底清除污物,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检查各部件紧固情况,完成涂油防锈等各日常保养项目。第二,彻底放净燃油箱内燃油,并放净汽化器内的汽油,防止长期存放而引起氧化生锈或堵塞。第三,检查火花塞间隙是否合适、是否积碳,进行调整或清除。并从火花塞孔加人20 mL左右新机油后,旋紧火花塞,缓慢拉动起动器数圈,停在有压缩感位置。第四,应使各弹簧件处于放松状态停放。第五,将插秧机罩上机罩,停放在干燥、无灰尘、防晒、防雨的棚库内,防止与化肥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接触,同时,确认工具和零配件之后,与水稻插秧机一起进行妥善保管。

    3 通过生产实践提高驾驶操作水平
    在机插作业生产实践中,要养成勤动手、勤动脑、勤交流、勤总结的好习惯,要善于在时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机插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故障现象,能够正确分析故障原因,并能及时排除故障。应熟练掌握正确处理秧苗不良的方法、正确处理田地不良的方法,还要掌握分析插秧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插秧质量下降现象表现往往多种多样,像倒伏、漂秧、漏穴、插后秧苗散乱、取秧量过多、插深不一致、均匀度差、浮脚拥泥、行走无力、纵向摇摆等。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现象来具体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比如:插秧漏穴,可能是纵向送秧不好,也可能是取秧量不足或不取秧。而纵向送秧不好,主要原因可能是苗片床土过厚、横向过宽、苗根拉力过大、苗片断裂、秧苗不均、纵向送秧机构行程不到位等造成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排除处理。取秧量不足或不取秧又有多种原因,其主要原因有苗盘秃斑、播种量少、苗片过软、床土过厚、秧爪磨损、取样量调节过小、秧爪变形间隙过窄或过宽、取秧口有硬杂物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决,采取调节、校正、更换、清理等方法来处理。

    4 结语
    总之,只有在生产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日积月累,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修知识、正确分析和处理插秧机的常见故障。
 

关键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2007-2017 down.gzwei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64,414.06000 毫秒